2015年中国十大粮食经济新闻
1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1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进一步明确了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对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出全面部署。
深读:《意见》的出台,把粮食安全“负责制”调整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现了理顺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新突破,为全面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粮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确保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保护种粮积极性,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耕地污染防治,落实农业、粮食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等6个方面。
《考核办法》不但明确了各项责任,还加强了对省长监督考核的力度。对因不履行职责、存在重大工作失误等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保证《意见》快速、有效落到实处。
《意见》)和《考核办法》印发后,安徽、湖北、贵州等省相继制定了本省“粮食安全考核办法”;山东、河北、湖南等省也陆续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细则”。对全面落实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稳定粮食总产、稳定粮食价格、缓解农民“卖粮难”、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应急保障水平等提供了政策指导。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粮食安全首当其冲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文件表示,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竞争力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破局关键,要加强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收储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成为聚焦粮食行业的亮点。
深读:“一号文件”连续十二年锁定“三农”问题,体现了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信心和决心。与往年不同,2015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利用,体现了我国对转基因技术在粮食、食品上的应用慎而又慎的态度。
一号文件还首次回应了国内粮食进口过多的质疑。其中,“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就是不追求过高和过低的自给率,防止两个极端,要根据国内资源禀赋特征、生产实际水平来确定。重要的粮食作物,要在数量上满足供给,不能依赖进口,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稳步实施。
粮安则国固。1月7日,农业部网站发出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把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主粮化战略实施后,马铃薯产业风生水起,以马铃薯为原料的蛋糕、杏仁酥等产品琳琅满目,还有企业开始筹建马铃薯面条和石磨面粉生产线。马铃薯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
此外,7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也把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问题的范畴。这是我国第一次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粮食安全被置于金融安全之后,凸显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治理中的重要性。
2015年2月春节期间,国人抢购“日本天价大米”事件引热议
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大陆旅客掀起抢购日本大米的热潮,有人不惜花近1500元人民币购买5公斤的日本大米,这是继抢购日本电饭锅和马桶坐板后又一次抢购日本商品事件。事实上,这只是国人抢购“日本天价大米”的续集。2007年7月,中国恢复进口日本大米,价格超过国内20倍的日本进口大米被一抢而空。
深读:日本大米被疯抢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种事实:一是国产大米在品质方面正面临着信任危机;二是国产大米在国际竞争中劣势尽显,被淘汰出局。
专家认为,国产大米被冷落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品质不好,而是国人对国产粮食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除了国产大米在品质上不被信赖的原因外,国内大米市场依然是散装大米的天下,没有形成堪称强势的大米品牌也是原因之一。高端市场上严重缺位,导致一些家喻户晓的品牌逐渐没落或被淘汰出局。
可喜的是,我国一些大米企业已经意识到散兵游勇的作战方式终将在竞争中淘汰,抱团取暖才是米企困境突围的有效砝码。10月25日,2015年吉林大米新米上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为打造吉林大米这一“白金名片”,吉林省组建了省内大米产业联盟,新装亮相的联盟企业产品统一标注了“吉林大米”标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正式吹响“集结号”,精心打造“吉林大米”主品牌。
4月17日,辽宁、吉林两省被曝出“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和国家补贴”事件
4月中旬,辽宁、吉林两省曝出个别粮库在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和国家补贴”事件。4月18日,国家粮食局派出核查工作组赶赴辽宁铁岭开原、吉林松原前郭等地开展实地核查,现场督办,即刻封存涉案粮食,依法控制关键涉案人员,查清问题真相,严肃追究有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同时还对东北三省一区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的买陈抵新、先收后转、低收高转等各种“转圈粮”问题进行了严查。国家粮食局的快速反应,说明了我国在粮食收购、存储等领域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
深读:无独有偶。11月初,河南省潢川县白店粮油购销公司白店库点出现粮库工作人员向卖粮农民收取好处费的“人情粮”事件,再次把粮食收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粮食连年丰收、托市价格持续单边上扬,临储粮拍卖出库率低等问题,使部分粮食主产区陷入粮食“拍不走、调不动、销不出”的困境,粮食库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个别库点的工作人员借仓容紧张向售粮农民收取好处费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使国家的惠农政策大打折扣。11月13日,河南省成立调查组彻查“人情粮”,三名社会人员被拘留,多名政府工作人员被问责。
“人情粮”风波后,信阳市政府针对“卖粮难”现象,积极采取由地方政府推荐、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利用社会仓容参与政策性收购、增加收储库点等措施,化解农民“卖粮难”。
5月7日,光明食品集团与良友集团联合重组,做强“大品牌”
5月7日,上海市国资委发布光明食品集团与上海良友集团联合重组的通知,光明与良友联合重组拉开帷幕。光明食品集团与良友集团的联合重组,产生了“1+1>2”效应,无论在体量还是板块覆盖方面,都增加了与中粮集团正面竞争的资本。
深读:光明与良友联合重组,实现资源的强强联合,在今年并非首例。4月30日,天津市整合农垦集团、二商集团、粮油集团、立达集团等四大集团,组建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天津食品集团在食品供应保障、提升名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扩大供应区域和服务范围,保障居民饮食安全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建设成品牌优、效益好、百姓放心的国有大食品产业龙头集团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粮食企业在多元市场主体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受当前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粮食企业出现融资难、竞争力弱、经营模式单一、缺乏自我积累等问题,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企业并购重组是搞活企业、盘活资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光明与良友联合重组、天津组建食品集团,为推进粮食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食、大食品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也为扭转我国粮食企业“小、散、弱”的现状,做强“大品牌”提供了新思路。
6月15日,三部委印发《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应对粮食安全六大挑战
6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这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第一个国家级专项规划。要求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粮食流通工作底线,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流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深读:当前,我国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严重不足、物流通道不畅、应急供应能力薄弱、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粮情监测预警滞后、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等矛盾凸显,已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羁绊,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整理,当前粮食仓储问题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个别地区老旧仓房“带病储粮”,部分企业安全储粮设备欠缺、技术措施落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当一部分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秋季结露、结顶霉变的风险;南方部分地区仓外罩棚储粮的粮温持续偏高,虫霉防治难度大;另外还有部分粮食超期储存。
《规划》提出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六大建设任务;并对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将省级政府负责区域内粮食收储供应安全建设任务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为我国粮食流通设施条件的改善,保证粮食收储供应、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军需民食提供了政策参考和制度保障。
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
7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在素有“平岗绿洲”之称的延边地区最大的水稻基地,习近平同正在劳作的村民和农技人员亲切攀谈。习近平说,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
深读:“粮食也要打出品牌”,既是总书记对粮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也是对我国粮食打造国内品牌、国际名牌的殷切希望。
自1979年泰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以来,连续蝉联了三十多年冠军,由此赢得了“世界米仓”的桂冠,除了品质的原因外,品牌也是成就泰国大米成为“世界大米”的重要原因。
相较于定位清晰、产量稳定的泰国大米,品质好、名气小、竞争力不强的国产大米正是多年来品牌建设缺失的反映。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市场上的品牌粮食尽管价格不菲,但追捧者依然甚众。日本近150元/斤的大米遭哄抢、泰国香米在国际上一枝独秀等,就是最好的例证。究其原因,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加理性,不仅注重商品的品质、口感、营养等功能价值,还注重品牌所带来的心理满足。
实践也证明,品牌不仅仅是单一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也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和公众的认同度,以及溢价带来的较高利润。做好做大粮食品牌,是我国粮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必经之路,这已成为粮食行业的共识。
9月17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玉米收储价格调低至1元/斤的通知”,粮食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
9月17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2015年玉米临储相关通知,玉米收储价格调低至1元/斤。11月2日,农业部公布了《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在保障谷物基本自给的前提下,促进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深读:为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6年政府将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消息。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小麦、稻谷两个主粮品种托市价格保持不变,是在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粮食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基础上做出的,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6月,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5年起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进行油菜籽收购,中央财政将对油菜籽主要产区适当予以补贴,并通过对产油大县奖励政策继续支持各地发展油料产业。至此,大豆、棉花、油菜籽三种油料作物的临时收储政策全部取消,价格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12月初,黑龙江、吉林两省《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
粮食政策的密集调整,反映出国家在逐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干预。而且,托市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改变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11月23日,中粮试水“互联网+”,“粮达网”上线启动
11月23日上午,“粮达网”上线启动。这是由中粮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注资3亿元携手打造的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借助“粮达网”金融服务进行玉米采购,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可从传统的3~4次/年加速到8~10次/年。目前,“粮达网”已经上线的原粮有玉米、小麦、稻谷、大豆、棕榈油、大麦、高粱等。
深读:农粮行业是三个产业里级别最低的一个产业,由于基础薄弱、信息不畅,成为拥抱互联网最远的一个行业,但整个产业链的潜在市场空间近10万亿。中粮试水“互联网+”,能有效解决我国农粮贸易行业信息不对称、交易不便、物流效率低、缺乏履约保障、周转资金不足等痛点。
在积极试水“互联网+”的同时,中粮集团还加快了全球产业化布局。
12月22日,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国际有限公司以75亿美元收购来宝集团所持有的中粮来宝农业49%的股份,中粮来宝农业更名为中粮农业,成为中粮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中粮收购来宝、试水“互联网+”等,只是中粮集团迈出“创新求变、推进资源整合以优化资产布局和提升盈利能力”的坚实一步。2月13日,中粮集团的改革试点方案获国资委批复。中粮集团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央企改革的标的,未来公司加速改革提升效率与活力预期强烈。
12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数据,我国粮食总产迎来“十二连增”
国家统计局12月8日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迎来了粮食的“十二连增”。
深读:国以粮为先。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粮价可能反弹等背景下,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对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意义重大。
但丰收背后掩盖的问题,也须引起关注。伴随着产量连增,我国粮库患上了严重的“臃肿病”,国家粮食局之前曾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库存新高。储粮一旦超过安全系数,不仅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还会出现“谷贵伤农”的现象。
与粮食连增、库存激增形成反差的是,我国三大主粮已连续5年净进口。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首次超过1亿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品种已连续5年出现净进口,而玉米的替代品高粱、DDGS(玉米酒糟蛋白)的进口近年来亦出现大幅度增长。
一边是“十二连丰”下的“国产粮满仓”,一边是再破亿吨的低价进口粮,国内外价格倒挂凸显中国农业竞争力落后的境况,更绷紧了粮食政策调整的神经。
粮食改革只有从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型,才能适应我国粮食生产的新常态。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首次建议在部分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以缓解水源严重透支及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开展土地轮作休耕试点,使辛劳了数千年的土地得以休息,对于恢复地力、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