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由《一览表》看行业大趋势:政策扶持多元,市场作用凸显

2016-01-13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分析新形势,看清大趋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对我们农机行业和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譬如,去年底农业部对《2015-2017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作了调整,总的来说就是品目缩减、额度降低,这对农机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农机360网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政策,积极妥善应对。进一步看,未来一个时期,农机行业发展扶持政策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笔者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用于购机补贴的资金减少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扶持政策将向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多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不断增强。这种趋势决定,农机企业也要在继续关注政策、用好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市场的把握和适应。

购机补贴资金或减。

从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实施到2014年,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增加,由开始时7000万元增至2014年237.5亿元。但是,2015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反转”。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重要特征有“两个下滑”:一是经济增速下滑,GDP增速由“十一五”期间年均10%以上降低到“十二五”期间年均7.8%,2015年降至7%左右。二是财政增幅下滑,“十二五”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速逐年大幅下滑,由2011年24.8%下滑至2014年的8.6%。同时,保民生任务仍然艰巨,扶贫、医疗、教育、卫生等刚性财政支出项目还比较多。在这种大背景下,购机补贴资金增加不太现实。

2015年购机补贴资金为236.45亿元,比2014年约少1亿元,减少的幅度并不明显。但是,考虑到各省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拿出19.5亿元用于深松作业补助的话,2015年用于购机补贴的资金就比2014年减少了20多亿元,下降幅度达到8.6%。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减速换档”仍是进行时,2016年增速进一步探底,GDP增长6.5%左右。因此,用于购机补贴的资金减少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购机补贴资金的减少,也不大可能是大幅度的削减。之所以这样说,根据是“两个没有变”:一是中央对“三农”的定位没有变。中央反复强调,农业农村发展顺利,全局工作主动,“三农”是全局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中最短的短板,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没有变。二是农机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没有变。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此外,国家将阶段性提高赤字率,扩大赤字规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各项稳增长措施进一步加力。农机工业作为拉动钢铁、石油、橡胶、玻璃等上游工业和农业农村发展、“一手托两家”的重要产业,购机补贴作为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自然不会被忽视。

今年第一批购机补贴资金已经下达,从多个省份的资金规模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大幅下滑,有的省份甚至有一定比例的上升。购机补贴资金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大幅度削减,从这里也可以得到佐证。

综合判断,购机补贴的减少应是小幅调减,估计近几年还将保持每年200亿元左右的规模。

扶持政策日益多元。

购机补贴资金可能会减少,但国家对“三农”尤其是农机化的扶持力度不会减。不过扶持的方式变了,由支持购机到支持购机、用机、报废旧机相结合,由财政补贴“独木支撑”到金融、保险、减税、降成本多措并举。一是报废补贴、作业补助资金有望增加。去年1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把支持农机更新作为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措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将进一步加力。今年全国农机深松整地计划1.5亿亩,深松补助试点将进一步推进。二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国家打出“组合拳”:简政放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完善农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社会保险费;督促金融部门为实体经济让利,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电价;推进流通体制改革,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大力推动金融惠农。去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接连出台《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8号)、《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9号),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财农[2015]121号),促进银担合作、财政金融保险协同支持农业发展。国办发〔2015〕69号文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大型农机具金融租赁试点,支持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施、加工设备更新;突破性地提出,允许租赁农机等设备的实际使用人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四是实施保险补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出台《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5〕19号)。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投保企业保费适当补贴,有利于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五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

综合起来看,政策调减与调整并行,调减是减少购机补贴,调整是调优、调强政策措施,使政策扶持更加精准有效。如深松作业补助就是定向于推进深松作业,提高地力,做到藏粮于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是定向于帮助企业降低研发风险、减轻研发费用压力。政策调整的另一个方向是扶优扶强,扶持先进企业,而不扶持落后,更不会给“僵尸企业”输送营养。同时,政策调整也是着眼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信贷担保、保险补贴等引入市场机制,政策受益者要承担一定的利息、担保金等负担,金融、保险机构也要承担一定风险,财政、金融、保险机构和企业风险共担,增加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农机企业如何应对?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面对新变化新趋势,农机企业如何下好企业发展这盘棋?笔者的建议是:

一方面,立足现在,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的“劲”。如果前文预测成立的话,每年购机补贴资金规模200亿元左右,而2015年1-11月全国农机行业利润223亿元,购机补贴对农机行业发展依然举足轻重。另外,金融、保险等惠农新政中也蕴含着大量机遇。如:国家出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后,雷沃重工公司积极行动,投入保费165.4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80%,雷沃重工承担20%,获得保险5500多万元。仅此一项,雷沃重工就得到130万元的财政补贴。又如:去年山东省启动实施农机装备研发计划,30家企业积极申报,获得研发补助4290万元,其中雷沃重工、五征集团分别获得研发补助800万元,常林农装、卫士植保机械公司分别获得研发补助250万元,其他企业每个获得80万元左右,为这些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了助力。因此,农机企业要保持对政策的敏锐性,学习政策,研究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加快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面向未来,主动对接市场,积极适应市场,努力引领市场,练好内功,蓄好企业发展的“势”。随着购机补贴资金减少、补贴品目缩减,相当一部分农机产品将不在补贴范围内,即使在补贴范围内的产品,单机补贴额度也将降低,补贴对产品行情的影响趋减,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要顺势而为,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市场,深入研究市场,准确把脉市场,以准确的企业定位、科学的经营策略、适销对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做到离开购机补贴政策的“救生圈”也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海中游得好、游得远。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