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四个结合”助力粮食生产
●农机与农艺结合 ●项目示范与新型经营主体结合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 ●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
去年粮食总产达1876.4万吨,比上年增加15.7万吨
去年,我省进一步探索和扩大农机与农艺结合、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和项目示范与新型经营主体结合的“四个结合”,确定了适合各地发展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模式,成效显著。
去年,我省粮食总产量1876.4万吨,比上年增加15.7万吨,增长0.84%。实现了粮食产量连增,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云南粮食产量达1850万吨的目标任务。
据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去年我省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导,推进农机跨区作业,加快机耕机耙、机插机播进度,扩大适播面积。据统计,全省粮食生产机耕机耙达65%,完成水稻机插秧30.5万亩,玉米机械播种26.9万亩,马铃薯机械播种6.9万亩。
推进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提高水稻种植综合效益。在红河、玉溪、曲靖、保山、西双版纳、德宏、大理、楚雄等地示范推广稻田养鱼、养泥鳅、养蟹、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努力提高水稻种植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稻也能致富。据统计,今年全省开展稻田种养结合面积将达170万亩。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也成为2015年我省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典范。采用饲用玉米套种绿肥的生产模式,既增加了牲畜青饲料的供应,又提升了耕地有机质。结合养殖龙头企业的需求,在马龙引进和筛选饲用玉米品种示范,满足大型养殖企业规模扩大对青贮饲料增长的需要。在宣威、沾益等地推广玉米套种绿肥,既增加了牲畜青饲料的供应,又提升了耕地有机质和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项目示范与新型经营主体结合,通过积极培育和扶持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寻求破解土地流转非粮化难题。在生产方面,把种粮大户纳入高产创建给予补助,在农机上,对种粮大户所需的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给予补贴。通过项目资金倾斜、技术服务全程跟进,加大对种粮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粮食高产创建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省不同规模种粮大户有6927户,种粮面积57.99万亩;粮食生产合作社有770个,种粮面积50.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