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德州16位种粮大户座谈“供给侧”

2016-04-12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8日,来自山东省德州市11个县(市、区)的16家种粮大户在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召开春季生产碰头会,商议如何消化去年库存,制定今年种粮计划,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在这个农产品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春天,16家种粮大户从“供给侧”审视自身,达成共识:尽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在生产资料、机械费等种粮投入上,以10万亩粮田与市场议价,抱团降成本;初步尝试玉米深加工,减轻库存压力。

土地贵、粮价降,老方式难以为继

2月28日这天,当地的玉米收购价是0.77元/斤,比春节前又降了三分钱。眼瞅着就要买化肥了,这16家种粮大户把钱攥在手里,舍不得往地里投。很多种粮大户想把地退给农民,不种了。

“就今年这行情,接着种就是白忙活。估计未来几年的行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与其搭上自己一年的时间种地,还不如出去打工。”2015年种了500亩玉米的宁津县带农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俊忠感叹。去年,在这500亩地上,他一分钱都没挣着。表示没挣着钱的,还有禹城、宁津、武城的另外3位种粮大户。

据种粮大户们测算,种地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是:土地流转费、农资费、机械费、雇工费。土地流转费作为最大开支,却因不少工商资本盲目进村包地而抬得虚高。笔者了解到,德州这11个县(市、区)水浇条件较好的耕地的流转价格在800至1000元/亩左右。这笔费用已经远远超出种粮大户的亩利润。种粮大户们希望政府针对不同地块给出参考价,让虚高的土地流转费回归正常。

“我们愿意让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拿土地入股,让他们分享农场在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而不是单纯拿租金。”武城县为民粮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双说。

缺机械、转行难,调结构有心无力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适度调减玉米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优质牧草,以及大豆、花生、杂粮等经济作物。”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大家的调减意愿很高,可实际去做的却寥寥无几。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去年种了2000亩玉米的同时,还尝试着种了大豆、谷子。没想到,这个小变化让他碰到了难处。“调减玉米面积的意愿,是真有。可现在的情况是,小机械奇缺。拿大豆来讲,可以勉强用玉米播种机进行播种,可收割取粒得全靠人工。现在,市场上还买不到大豆收割机。”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农场主魏德东说。

据魏德东介绍,花生、谷子等小杂粮都面临小机械缺乏难题,特别是缺少相应的收获机。当地人工费已从2013年的人均每天50元涨到了80元,人工收割的成本太高了。此外,如果改种,意味着农场花数十万买的玉米机械也将闲置起来。

采购销售抱团,降成本渡难关

这次碰头会上,16家种粮大户达成一致:跳过乡镇、县级代理商,派出代表与厂家洽谈,最终实现直接从厂家手里拿种子、化肥、农药。在销售环节上,也要跳过各级收粮点,直接与加工企业对接。在耕、播、收、打药、浇地上,全部统一起来,要么直接购买政府的服务,要么把10万亩土地打包后直接向全社会招标。

据宁津县红旗家庭农场农场主盖万里粗略估算,种子每年每亩能省5元,化肥能省35元,农药能省10元,社会化服务能省40元,总共算下来,每亩最少能省90元。在这个“寒冬”里,省下的就是赚到的。

“我们16家种粮大户共有10万亩土地。我相信,这个基数足以让厂家让利,而且是让大利。”盖万里说。

深加工、卖高价,去库存有了方向

“与其眼巴巴看着玉米降价,不如深入调研一下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从饲料、淀粉、能源、食用油等产业领域选择一个市场紧缺的方面,咱自己深加工。哪怕给大企业加工半成品也行。”此次碰头会发起人魏德东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多数种粮大户的认可。

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说:“市场上的玉米库存如此之大,这看似是坏事,也蕴藏着机会。如果大家能用这些便宜的玉米开发出一种受市场欢迎的食品或能源,这岂不是好事一桩?”

现在,从城市到农村,老百姓越来越注重保健。魏德东打算借鉴一下营养师的建议,从食品领域突破,争取开发出一款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然而,投资、技术、销售又是摆在这些种粮大户面前的新挑战。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