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操控的七个大棚
日前,正在山东省茌平县城与李二鲜鱼火锅店商谈“农餐农超”对接项目的该县菜屯镇商石村菜农张富龙收到一条短信:“大棚内温度29℃,超过设置温度。”张富龙立即通过手机发出指令,远在80多里外的7个大棚,自动卷膜器就缓缓拉开了风口。过了一会儿,手机就显示“温度正常,26℃。”
“一部手机就能操控七个大棚,这是互联网‘机器换人’的好处。”张富龙说。所谓“机器换人”,就是通过在大棚内安装自动监测装置,代替人工监测蔬菜生长情况,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到远程控制系统。
“2015年刚建大棚的时候,7个大棚完全靠人工开风换气,忙时雇工10多人,都累得够呛。现在好了,雇工降到4个人,温湿度控制只需点一下手机,不用费吹灰之力。”张富龙介绍说,除了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增产的效益也是非常明显。据了解,张富龙的7棚西红柿,去年亩产达到了2万多斤,与村里没安装这些智能设备的相比,每亩增产200多斤,每棚多赚1000多块钱。
正是瞅准“机器换人”节本增效的众多利好,茌平县去年积极尝试贴息贷款、设备抵押、卖方租赁等金融和商业模式,加大“机器换人”的力度,仅去年全县投入就超过1.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50多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超过3.8万台套,农用直升机从无到有,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机达到1950台。
一部小手机能管大机器,机器换人换出农业新天地。茌平县义成畜禽养殖场老板何义成介绍说,他养鸡共有11个年头,前10年完全靠人工,最多时也没超过5万鸡。去年开始购置安装上料机、刮粪机、储料仓等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之后,蛋鸡存栏猛增到10万只,饲养员却从10多人降至2人,今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天入账5万多元。而张富龙更牛,他家的菜已经成为聊城荣食坊、竹壶餐厅等20多家饭店的“特供”。
目前,茌平县已有10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个家庭农场推行智能“机器换人”,年省用工5万余人,更多农民在感受智能农业魅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农业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