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丰:农机供给侧改革的活样本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颓势,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农机市场也已疲态尽显。业内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在冷静分析未来市场趋势之后,已提前嗅到来自需求侧的微妙变化,为避免企业在愈演愈烈的同质化低端竞争和价格搏杀的红海中沉没,纷纷开始从供给侧寻找出路,诸如主动压缩低效产能,缩减库存规模,实现自身“瘦身”减负;致力探寻企业转型升级之路,自发淘汰市场过气产品和缺乏盈利能力的低效能产品,加速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他们还试图在技术创新领域寻找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新领域,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这些有远见卓识的先行企业中,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
未雨当绸缪 靠限产远离市场风险
作为我国最早研发玉米收获机的企业之一,早些年,国丰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曾一度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年来,这家公司生产的二行、三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在行业内也曾经名声鹊起。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多项耀眼光环的业内明星企业,上自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员工却始终保持着异样的低调内敛的行事风格。拿公司掌门人郑继立的话说,因为国丰还不够强大,所以必须放低身价;只有放低了身价,才能使团队上下始终保持清醒的思维。这些年来,正是靠着这种低调内敛的性格,国丰公司少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这两年,在购机补贴的驱动下,全国玉米机市场几乎“井喷”,业内多数企业都在卯足了劲儿上产能、抢市场。该公司却逆势而动,提出“限产压库、提质增效”的经营方针,主动将当年的销量计划下调了20%。此后的市场发展走势也恰好印证了郑总孤身独到的洞察力。去年,玉米机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跌宕起伏,尤其是玉米收购价格的暴跌直接诱发玉米机市场的迟滞,供大于求的矛盾骤然加剧,行业未售出的库存高达2万多台,几乎是正常年份行业产销总量的一半。加上今年又赶上动力机械升级国三的非常时期,如何处理掉巨大的库存包袱,几乎成了行业众多企业掌门人的心魔。而此时的国丰却可以闲庭信步,既无去库存压力,又无资金风险之虞,可以按照既定的目标与节拍潜心进行企业经营活动。
产品即人品 靠产品叩开市场之门
产品就是人品,你生产的产品质量怎么样,也就代表你的品行怎么样。这是笔者在国丰看到的写在总装车间外墙上的一句企业文化宣传标语,也是郑继立最常讲的话。
为提升机械加工的工艺水平,国丰先后购置了各种数控车床、程控线切、激光切割、动平衡测试等大量先进的成套设备;为解决大件焊接的质量瓶颈,在原有2台焊接机器人的基础上,又投资3600余万元新上马了全国农机行业第一条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为提升质量检测手段,投资140多万元购置了全套智能化产品在线检测系统;在产品配置上,主要部件均采用行业同种机型最高配置。如玉米收获机配置加强型割台、迪尔原装车桥、软轴式离合操纵、全胶辊剥皮系统等等,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该公司还不惜花重金从行业高薪聘请了技术研发、质量控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技术型人才,并从不同维度和运行环节构建全方位无盲点的质量管控体系,从而确保质量问题不过夜。
不做跟随者 靠创新踏上发展之路
市场竞争犹如赴宴,来早的吃肉,来晚的喝汤,迟到的人连汤都没得喝。郑继立时常用这句俚语来告诫下属。他常讲,一个企业若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就永远没有出路,要想不被市场抛弃,就只有另寻出路、自己找饭吃。这些年来,国丰团队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方面颇有心得。
为破解玉米收获机因秸秆堵塞导致机械故障这一难题,国丰研发团队借鉴西方技术,分别在割台、秸秆切碎、大输送和剥皮机等易发生堵塞的关键部位加装传感器,并通过在驾驶室的操作台上设置电子显示屏,实现了对机器主要部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大大降低了整机运行故障率。
另外,为适应我国丘陵山区、中小地块等复杂环境下的玉米收获要求,从去年开始研发的国丰4YZP-3L型履带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已经定型,正待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推广鉴定。同时,国丰还瞄准了谷物机械化烘干这一市场,在原有三行、四行等主流机型上进行持续升级,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玉米机摘穗剥皮与籽粒收获装置任意切换技术。现有摘穗剥皮功能的玉米收获机用户,无需再重新购买新机,只要2万元就可购买一套原厂部件,即可实现籽粒收获,大大节省了用户购机成本。这项技术一问世,便立刻引起广大用户和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
山东国丰在供给侧改革路上已经先行一步,成为农机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活样本,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抑或是对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笔者相信,在未来的改革路上,国丰公司一定能够走得更好、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