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为植保无人机补上智能化短板

1970-01-01

  

为植保无人机.jpg

日前,湖南省桂阳县太和镇榜山村水稻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内热闹非凡,县农机局举办的植保无人机喷药演示培训吸引了很多农民参加。图为当地农民在示范基地观看操作人员控制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邓欢摄

 ——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迅猛、百花齐放,同时又缺乏标准、鱼龙混杂。想在这片农机化领域的蓝海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必须沉下心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请看飞翔达无人机争做全自动农业植保机械领航者的实践探索

本报记者余向东

广东省汕头市,被誉为我国民间工匠的聚居地,其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机械装备、音像材料等多项支柱产业,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有品有格。在汕头市澄海区,就有这么一家极具“工匠精神”的制造企业——广东飞翔达科技有限公司,在全自动农用植保无人机领域一直坚持高新技术研发和精密功能设计,立志要在农用植保无人机这一重大领域争做领航者。正如公司董事长江超顺所说,农用植保无人机市场大幕刚刚拉开,已经展现出农业机械化领域的“一片蓝海”。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负责任、用心力、强素质的企业,必将拥有未来的“一片红海”。

不下苦功啃不下植保无人机这块硬骨头

在农村长大的江超顺,年轻时种田务农,手工操作洒药喷雾器的事不仅干过,而且痛苦得记忆犹新。怎么能让辛苦劳作的农民彻底告别“人背药桶”的植保作业方式,一直是他萦绕于心的梦想。

经过多年市场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与市场经验之后,江超顺将目光转向无人机领域,于2009年成立公司,专门研发无人机技术应用及整体解决方案,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000多万元。截至目前,“飞翔达无人机”投入批量生产,以全自动、高性能的特点强劲起飞,在国内设立多家子公司、5S服务店,逐渐被市场接受。

记者看到,飞翔达公司的生产车间,是一层层上千平方米的宽阔操作平台。组装下线的每一台无人机,在车间内就可以进行反复放飞调试;所有模具与部件的生产,都源于自主创新研制。公司的操作工人与飞行技师,大多是过去做航模和玩具遥控飞机的“高级工匠”,同样经过生产线上多年的打磨与检验。

江超顺说,植保无人机作为农业机械化“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只要肯下苦功,“外形似乌龟”的无人机定能飞上天。和江超顺一样,投身这一领域的企业家,既看到市场的诱惑,也是全程机械化的使命使然。

据了解,我国农业病虫害品种达120种左右,每年发生面积70亿亩次,危害巨大。而植保机械还停留在发达国家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水平,2015年背负式手动(电动)喷雾器保有量约5800万台,占植保机械93.5%,而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仅有区区2000多台架。

人工操作喷雾器施药,基本上是“1人1小时1亩多地”的低效率水平,重喷与漏喷现象严重,造成农药过量使用、利用率低,还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病虫害抗性增加等问题,而且对长期的田间劳作者带来身体上潜在的威胁。

与传统喷洒方式相比,植保无人机把喷洒效率提高许多倍,高浓度喷洒,节水节药,防治效果好。随着土地流转进度加快,植保无人机受到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青睐。“植保无人机是今后农机发展的一个方向,一个主攻方向。”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景龙说,假如我国20%的耕地面积使用无人机服务,需求量将达到20万架。

江超顺他们要做的,实际上是用智能机器取代人力,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直接与农业嫁接,让农民站在田埂上就能轻轻松松解除农作物病虫害,不仅要补上全程农业机械化的短板,而且要补上一块“智能板”。

高精准度和傻瓜化操作

是核心优势

正如军用无人机的开发,被公认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航空业差距最小的领域。察打一体、指哪打哪的智能战机,已成为我军空中利器。

得益于航空航天科技的强有力支撑,在低空领域,我国民用无人机技术应用的空间正在打开。截至去年底,无人机企业超过400家,其中涉及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生产企业200家左右。落后的农业植保机械将逐渐被高效率、高智能的新一代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替代。

无人机产业的起步阶段,既马力强劲,又众声喧哗,有人形容为“爆发前期”,企业竞争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企业重研发的风气已盛,全部摆开了苦练内功的驾势。

江超顺说,植保无人机的总体设计、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三大核心技术”中,智能软件设计才是真正的核心。

飞翔达公司聘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以及曾经从事航天高科技攻关的专家任高级顾问,在北京、深圳、汕头分别设立研发中心团队,对无人机自动飞控系统、动力驱运系统、喷洒系统、供电系统等优化组合,寻求整体解决方案。虽然起步较晚,却是农用无人机市场上异军突起的奇兵。

据介绍,飞翔达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核心优势,在于“全自动功能”:

第一,为无人机设置App软件平台,通过手机、电脑下载或GPS信息定位获取作业地块区域位置,设定作业范围和作业路径。输入遥控器,它就能自己找活干了。

第二,当药箱中的农药喷尽时,无人机能够自动检测到并自动返航飞回原起飞点加药;加完药后再飞回断药位置,按原设定速度与剂量继续喷洒,不会迷失方向。

第三,当电池容量达到最低时,无人机自动返回起飞点更换电池,再飞回返航点继续作业,绝对不会断电折戟。

第四,对农作物和地形高度自动感应检测,自动调节飞行高度,从而能够灵活地避开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翅膀就像长了眼睛。

第五,操作极其简便,掌握操作方法“一小时速成”,一人可以同时操作3台以上,非常容易驾奴。

在汕头市郊区的大面积水稻种植区,记者目睹了飞翔达无人机的上述性能展示。每次作业完毕后,能平安降落到原起飞点,误差不过几厘米。

江超顺认为,高智能的植保无人机,在实际操作上具有两大优势:一是精准度高,不多喷少喷,也不漏喷;二是能够尽量简单化、傻瓜化。

也正是由于具备全自动、高智能的优势,飞翔达植保无人机续航能力强、作业半径大,连续工作8小时,作业面积可达5000亩。而作业成本平均每亩仅需1元多钱,算是便宜到头了。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飞翔达无人机系列研发产品,不仅用于植保与播撒,还涵盖了地理航拍、测量测绘、管线巡查、气象监测、海事监察、抗震救灾、应急抢险、反恐防暴等领域,均已投放市场。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汇聚多方力量

去年夏天,江超顺带着产品去新疆找市场,通过朋友关系邀请到一家大型农场的负责人见面。对方开门见山地说:“这两年上门推销农用无人机的企业,见过多了,都是花架子,不实用。”现场测试的机会也没给他。

江超顺明白这位农场主抱怨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上鱼龙混杂,有不少机型农药喷洒的精准度不够,“高低偏漏”现象严重。再一个,人工遥控操作很麻烦,几个人按不住一台机子,飞到视线模糊的远处,需要靠摇动旗帜“喊停”;有些地方或企业为了用户能熟练操作,颇费力气地搞起了专门培训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尽管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但江超顺也更加知道客户“求之愈切,责之愈深”的需求心态。他不急不恼,返身回来,继续提高性能、改进技术,甚至是信心更足了:“不怕不识货。只要有领先技术,一定能领航无人机市场。”

今年春季,江超顺再到新疆,见面、交流、试飞,客户的眼睛睁开了,新疆十四兵团决定选择3台飞翔达无人机试用。

随之,飞翔达与新疆伊犁农垦签订50万亩的服务合同,其中30万亩棉花、10万亩小麦、10万亩玉米;服务费每亩棉花5元、其他8元;200台机子运往伊犁。当地一家农资经销商预购100多台飞翔达无人机,开展植保服务经营。

随后,与东北地区种粮大户洽谈供货,福建安溪茶园的老板找上门来……

今年4月,重庆市军工展上,飞翔达展出的多款军用与农用无人机引起围观,中央电视台《发现中国》栏目跟踪拍摄专题片,肯定“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向机器人领域推进的过程中,汕头一家民营企业所作出的努力。”

“机器换人”将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农用无人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有18亿亩农田,如果一半采用无人机喷洒,每亩次按10元估算的话,那么就是几百亿的市场。而像水稻田等一年喷洒几次,简单估算一下就有几百亿的植保服务市场。

江超顺呼吁,面对市场缺乏法规与行业标准的现状,农用植保无人机企业应通过政府或协会组织搭桥,结成产业联盟,推动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完善,为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