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展会报道】粮食烘干机: “进击的农机巨人”

1970-01-01

近日,粮食烘干设备及粮油加工机械技术与开发研讨会在郑州全国春季农机展期间召开,来自粮食烘干行业的众多专家、烘干设备企业代表、河南工业大学也的几位教授以及种粮农户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粮食烘干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研发趋势。

粮食烘干机方兴未艾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国家,年总产粮食约6亿吨,在粮食收获后的脱粒、晾晒、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损失高达15%,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候潮湿,湿谷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因而,我国引进并加快步伐研发粮食烘干机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粮食烘干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众多品牌林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的增加,土地集约化的加快,相对于小农而言,种粮大户、合作社、农场,包括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如米厂等,更需要粮食烘干机的帮忙。首先,我国人多地少,想要开发出能够晾晒成百上万吨数粮食的一片场地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就地晾晒不仅需要很多人力来管理,而且遭受恶劣天气影响也会大大增加粮食的损失。

据河南工业大学的张来林教授介绍,我国在1949-1953引进原苏联库兹巴斯烘干机;1963-1970年开发出转筒烘干机等烘干设备;1979-1986年开发出网柱式烘干机等烘干设备;1998年后又建大批烘干机,至此基本建立了我国粮食干燥体系。

2011年开始,烘干设备被列入国家农机购置重点补贴目录,2011至2015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对粮食烘干机的补贴最高额度12万元,有力地拉动了烘干机的消费。

来自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2005年初-2013年底,全国烘干机保有量由起初的3.6万台发展到8万台以上,年均增长率约15.6%。9年间,全国各类烘干机年销售规模由起初的3000台左右上升到近8000台,年均增幅达18.9%;我国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增长了86.5%,年均增长10.8%。

近年来我国粮食干燥行业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烘干设备生产企业达500余家,市场销售额超过30亿元。国家对烘干设备补贴政策的明确,补贴资金力度的加大,种粮户对烘干机需求越来越大,以及各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我国烘干机行业的崛起势在必行,前景一片广阔。

在今年全国春季农机展上,中联重机、福田雷沃重工以及中农福安等企业分别将其所生产的高达十几米如同巨人般的烘干机运来此次展会,让大家一饱眼福。除了这些大企业,这次展会中,也不乏有专做烘干机单一产品的品牌。如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个致力于粮食干燥事业,从事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的研发制造的企业。

干燥方式需因地制宜

据了解,我国现有粮食烘干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制晾晒场,如就地晾晒、农户自己搭建的简易粮仓和墙壁挂晒等,适用于小户农民,晾晒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天气控制。二是使用烘干设备,但烘干机价格昂贵,一般农户承担不起,而一些能够承担起的种粮大户买得起机器,在建造烘干厂房时,又会涉及到土地审批困难等问题。对于土地审批问题,一方面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给与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靠烘干机企业生产出既能够满足烘干要求又能够免去建烘干厂房等麻烦的烘干机。在此次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一些生产企业已经生产出几类室外机型烘干机,无需建造烘干厂房,可省去土建投资和繁琐的报建手续,施工期短,且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均可进行正常烘干作业。

会上,来自正昌国粮工程的黄俊强介绍,干燥通风和就仓干燥技术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将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发展趋势,而干燥设备的节能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都是烘干设备必须列入考虑的研发方向。“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大,种植规模不同,湿粮数量与存放时间的不同,决定了我国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干燥方式,才能较好地解决湿粮干燥问题。”张来林教授说。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