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立足全球市场:今年的麦市值得我们思考

1970-01-01

当前,我国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种麦效益持续下滑、小麦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受到生产规模限制、产业化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新要求、小麦生产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政策性支持空间越来越小等主要问题。

今年的麦市不容乐观。眼前看得到的原因,是部分地区受天气影响,超过国家收购标准的小麦比例高达80%,国家的政策收购价摆在那里却使不上劲儿。背后更宏观的原因,是我国小麦连续十二年丰收,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正在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的力度,我国优质小麦结构性短缺的短板效应开始凸显。

  立足全球市场:今年的麦市值得我们思考 

        所以今年的麦市,有了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受天气影响地区的地区,今年粮农的损失如何降低的问题。安徽凤阳、定远等地采取的价补分离方式显然是政府积极出手救市,各地粮食部门积极行动的一个缩影。采用以奖励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麦市,一方面保证了国库粮食的品质不下降,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社会力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扩建仓容,增加烘干设施和晾晒场地减少损失等办法,都不失为好的补救措施。同时,积极联系粮食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酒精厂等,挖掘超标小麦的剩余价值,是减少农民损失的必然之路。    同时,还要吸收教训未雨绸缪,建立健全处理消化超标粮食的长效机制。比如,建立不安全粮食干预收购制度,集中收购,定向销售,防止扩散流入口粮市场;加紧攻关,开展粮食污染消减加工技术研究,合理利用粮食资源,多途径无害化处理“病粮”。给超标小麦找到可利用的出路。    需要注意的是,天气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因素,但也是短期因素,不会改变长期趋势。把恶劣天气对农产品的影响放在历史维度去看,真实的农业生产本就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像小麦这种大宗粮食作物,局部地区受天气影响十分常见。放在空间维度去看,我国部分地区的小麦受损,但也有某些地区没有受不良天气影响。今年我们的收获歉丰,不代表世界其他地区的小麦也遭受了损失,在粮食国际化流动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我们寻找粮食价格问题的解决之道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部分地区的丰歉波动,而是立足全球市场,寻求制胜之道。    那就要考虑一下,我国小麦的短板到底在哪里。粮食库存高企,市场购销清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馆陶黑小麦闯市场成功给我们提了个醒,好粮食确实能卖好价格,只是需要找准属于自己的市场定位。    黑小麦是功能性小麦,可以作为糖尿病人等特殊人群的主食,有了对路的市场定位,黑小麦的加工方向和销路就有了指挥棒,生产不会盲目,收入也有了预期。    国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对小麦品质的要求在提高。这种品质,不仅仅是安全上的,口感上的,更是功能性的。比如专门用于面包加工的小麦、专门用于制作方便面的小麦,专门用于制作酥性饼干的小麦,在品种和培育方式上各自不同,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种小麦就等于在种可以走上消费市场的产品。粮农撒下麦种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自己的一粒粒麦子将会以怎样的产品形态出现在市场上,这样的种植,才是有底气的,这样的小麦,才是颗颗有用途的。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