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向
安徽省历来高度重视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自2012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安徽省农机局连续三年被农业部评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优秀单位,并且连年获得省领导的肯定。2016年2月24日,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对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2015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成效明显,有力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实现政策实施的精准化、科学化、阳光化,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绩效管理已逐渐成为安徽丰富补贴政策内涵的有效途径,保障政策实施的科学引导,促进工作绩效的有力手段。
在绩效管理考核连年受到农业部通报表扬的基础上,2015年安徽省考核工作实施过程中更是亮点纷呈:创新性地引入了独立第三方力量开展绩效考核,初步建立了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完善了第三方考核工作原则,探索出了安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核的一条新道路。第三方考核不仅推动了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的进步,更从学术性的角度针对安徽省在制定、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产生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助力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向纵深发展。
科学设计 精准管理 绩效考核招招落到实处
2015年,安徽购机补贴绩效管理科学设计,招招精准,落到实处。以独立第三方为考核主体,省局提供政策咨询和支持保障,成功构建了安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封闭圆环,进而实现了“目标可量化、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沟通无障碍、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
体系建设:2015年,安徽省在补贴绩效管理工作中,注重对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在指标体系建设上,建立了全方位的综合考核体系。印发了《安徽省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和《安徽省2015年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评分》,延伸到所有市县,对全省考核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今年,安徽省对市级农机部门主要评估制度建设、重点工作、执行实施、实施效果等内容。共设立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同时实行附加分、扣分项及一票否决。对县级农机部门主要评估制度建设、重点工作、执行实施、实施效果等内容。共设立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同时实行附加分、扣分项及一票否决。
过程管控:2015年,安徽通过局领导班子成员购机补贴督查月、专项督查、投诉调查等方式,扎实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省局6个农机购置补贴督查组,在购机补贴启动实施后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在投诉和违规处理方面,实行专人负责,每起投诉案件,严格按照登记、交办、调查、处理、答复、归档的工作流程办理。2015年,继续加大补贴产品经营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全年共处理违规企业16家,包括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等10家生产企业,以及寿县春华农业机械销售有限公司等6家经销企业。同时,安徽省农机局、财政厅、档案局联合出台了《安徽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对购机补贴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让绩效考核工作有案可查。此外,安徽省近几年逐步建立了资金管理、投诉处理、信息公开、绩效管理、补贴系统、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度,提高购机补贴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转变角色:2015年,安徽省创新性地引入了社会第三方力量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考核,由安徽农业大学独立开展第三方考核工作,省农机局仅提供考核政策咨询及考核保障,其角色定位由裁判员转换为监督员,由场内走向了场外,以更加清晰的角度审视考核过程和结果。
绩效考核:安徽省继续完善省考核市、市考核县的三级绩效考核模式。考核由10个环节组成:
组建专家组。2015年9月1—20日,组建由农机管理、财政管理、农机试验鉴定、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化教学科研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延伸绩效管理考评专家组,充分保障考评工作实施。
考核咨询投诉电话畅通情况。2015年9月20—30日,对全省各市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咨询受理电话、政策投诉举报电话、补贴机具质量投诉电话畅通情况进行抽查,数量约300个。对无法接通的电话在下一工作日不同时段再次抽查,最多抽查三次。检查结果须逐一记录,形成统一表格。
考核网站信息公开情况。2015年10月10—20日,对全省各市县农机购置补贴专栏网站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专栏名称规范、省级实施指导意见、省级补贴额一览表、咨询投诉电话、县级实施方案、资金使用进度、补贴对象公示、2014年度县级补贴实施公告、2014年度县级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农户信息表、政策咨询受理电话、政策投诉举报电话、补贴机具质量投诉电话、简报数量等。检查结果须逐一记录,形成统一表格。
材料预审。2015年11月15—20日,与市级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强沟通,指导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督促按时报送有关材料;初步审核市级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主要审核材料是否齐全、填报是否规范。
专家初审。2015年11月21—27日,专家组初审市级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对评分表和自评报告进行会审确认,指出材料不全的需继续补充,材料不清楚的需进一步说明,给出专家初审得分,会期2天。
协调补充材料。2015年11月28—30日,与各市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沟通协调,要求材料不全或不清的单位递交补充材料。
专家复审。2015年12月1—7日,专家组根据各单位报送的补充材料进行复审,给出专家复审得分,提出实地抽查单位的建议名单,会期2天。
实地抽查。2015年12月8—20日,选取至少8个材料不准确、不详细和自评分数过高或过低的单位,由专家组派员开展实地核查,每个地区核查工作时间平均安排2—3天。
形成专家评审报告。2015年12月20—25日,专家组结合材料审核和实际核查情况,逐个确定延伸绩效管理考评分数。总结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延伸绩效管理考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考评专家评审报告。
形成全省延伸绩效管理综合评价报告。
创新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
2015年,安徽省创新方式,首次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引入独立第三方力量,对各市、县(市、区)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绩效评估。
根据农业部、安徽省政府和省财政厅相关文件精神,安徽农业大学承担了安徽省“2015年度安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评”项目,并组建了一支涵盖农业机械、农机鉴定、农机推广、财务和信息化等多学科共9人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并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8名组建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评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
自9月起,考核组根据考核流程分别抽查了各市县农机购置补贴咨询投诉电话、考核了市县农机购置补贴专栏网站信息公开情况、对市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材料进行预审和初审、根据市级反馈信息进行复审并形成复审意见、开展实地抽查验证考核材料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家评审报告。
2015年12月26日—2016年1月31日,第三方考核组对专家组的评审情况进行确认,评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提出表彰建议。省农机局根据考核组对专家组评审报告等情况的确认结果,形成全省延伸绩效管理综合评价报告和全省县级打分汇总表,完成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核。
强化第三方考核结果运用
“绩效管理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诊断原因,以及在发现问题和诊断原因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政府绩效,换句话讲,它的导向和理念是强调持续提高政府的绩效,而不是简单地以打分排名、评比评优为目标。”安徽省农机局副局长纵风云说,“政府绩效管理最终要有利于公民和社会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和监督。也就说我们开展绩效管理说到底是为了公民和社会对政府绩效的评价,而不是自说自话自己来评价自己。”2015年,安徽省创新性地引入了社会第三方力量来独立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考核工作,省农机局的角色定位由裁判员转换为监督员,由场内走向了场外,彻底斩断了系统内部的利益盘绕和人情纠葛,得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考核的各环节和考核结果的运用,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通过公开招标,安徽农业大学承担了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工作项目任务,经过组建组织架构、检查信息公开、材料预审、专家初审、复审、实地抽查等系列环节,历时近半年之久,第三方考核组最终形成了全省延伸绩效管理综合评价报告。报告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安徽省各市县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更针对安徽省在制定、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发生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如针对部分地区资金相对富余与大部分地区资金紧张问题,建议加强对区域特色农业相关机械的补贴;在购机补贴实施过程中,减少经销商的“话语权”,探索实施“与经销商脱钩”政策;将原累加补贴资金作为兜底补贴资金,即国拨补贴资金紧张时,启用原用于累加补贴的资金继续按照国补比例完成购机补贴工作,或进行作业补贴,可改“秸秆粉碎还田机具补贴”为“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补贴,或托盘兜底策略,将叠加补贴资金用于补充“敞开补贴机具”资金不足部分;敞开补贴机具种类要因地制宜,结合县区实际情况安排;结合农机化发展现状,适当调低补贴额,对各类农机具补贴额分档设置。如针对地方反映补贴流程繁琐问题,建议增加上机培训或提供操作视频教学资料;补贴系统与监理站系统和鉴定系统联网;增加套牌检验功能;取消经营商数据录入;优化资金使用流程;提前启动购补工作;明确乡镇村在购补过程中的管理职责,减少工作量;申请表和确认书建立在一张表上,人机合影不上传,直接进入补贴档案等。
依据第三方报送的考核结果,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讨第三方提出的改进措施建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运用于今后的购机补贴工作及下一年度绩效管理的工作中。考核结果与下年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安排挂钩。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市、县(市、区),在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评估结果为优秀档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并通报相关市、县级人民政府,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氛围。
购机补贴助力安徽省农机化发展硕果累累
2004年起,国家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开辟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黄金十年”。安徽省与全国一样,农机化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以来,安徽省农机总动力先后迈过5500万、6000万和6500万千瓦关口,至201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580万千瓦,比2010年底增长21.6%。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土壤深松机、谷物烘干机、秸秆还田机具等都有大幅增加,装备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6%,比201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目前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基本普及,油菜机收、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分别达到和超过40%。高效植保、谷物烘干、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设施农业、山区机械化蓬勃发展,传统农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一去不复返,农活的作业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新型农机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伴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业机械使用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逐步从自有自用向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机服务也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服务向全面的社会化服务过渡,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2015年底,全省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3448家,比2010年增加2.9倍。农机服务逐步实现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从本乡本土到跨省作业,服务面越来越宽;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产中向产前产后、从农田作业到信息服务、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加工业,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农机工业异军突起。长期以来,安徽省农机之所以大而不强,农机制造业是短板。但是近5年时间,中联重机迅速崛起,挤入全国前十强。此外,在茶叶加工机械、烘干机、色选机、孵化机等领域,安徽省陆续崛起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去年下半年,芜湖三山经开区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充分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机工业的高度重视。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正在开展补贴申请受理工作。图为工作人员在给补贴机具喷涂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编号。(朱长江/摄影)
安徽省来安县在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的基础上,由购机办、监理站、农机校等部门派专人驻点办公。补贴验机、注册登记、申办驾驶证等手续一次性完成,深受购机户的欢迎。(熊寿璜/摄影)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农机局对2015年补贴机具进行核查。核查时,图中这台拖拉机正在地里出药材,核查人员找了很久才在田里找到机具,认真开展信息核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