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龙泉:农业合作社让“老农民”有活干了

1970-01-01

“我都是60岁多的人了,当了一辈子农民,既没文化,又没技术,进城打工这条路基本走不通。但是,去年我在合作社赚了2万多元,这在农村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龙泉岩樟乡坑源底村留守老人邱世松说。

龙泉:农业合作社让“老农民”有活干了

据了解,像邱世松一样的留守老人在岩樟乡不在少数,仅坑源底村就有近100人。“现在留在村里的村民中,50岁左右的已经算是‘年轻人’了。”坑源底村党支部书记邱连有说。“村留守老人重体力活干不了,轻体力活完全可以胜任。可是,岩樟全乡基本没有什么工业企业,我们这些人难道这就这么闲着吗?”这是邱世松以前的困惑。后来,邱世松在村里的清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做工,在家门口赚钱。不仅这样,他还发现在家门口做工有很多优势:生活成本低,工作简单,时间自由。这家占地200多亩,种植有茄子、桃子、猕猴桃等多种作物的合作社,最多的时候雇用了20多人。作为村支书又是合作社的负责人,邱连有说:“把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让留在村里还能劳动的老人们有增收的门路,让他们老有所为。”合作社给男工一天的工资是140元,女工100元,去年,仅仅工资这一项,合作社支出近40万元,相当于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加上其他的一些收入,现在坑源底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因为合作社有规模优势,村民们已经很少自己种植高山蔬菜了,而是选择在合作社打工。和坑源底村一样,在岩樟乡郑庄、柳山头等村,合作社的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同,因为村民们除了土地流转资金,还有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人工成本是我们最大的成本,甚至能占到毛利润的40%,但是,看到这些留守老人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也更加有保障,我们感到很高兴。”郑庄村一家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廖启旺告诉记者。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