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机器轰鸣田间跑 农民闲坐拉家常

1970-01-01

“禾过小暑日夜黄,起早贪黑全家忙。”早稻抢着收割、打场,晚稻抢着耕田、插秧,炎炎夏日曾是农民们没日没夜忙“双抢”的时节。如今,在宜丰县22万亩早稻田里却是一幅“机器轰鸣田间跑,农民闲坐拉家常”的景象。这一切全都得益于农机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所带来的便利。  

机器轰鸣田间跑 农民闲坐拉家常

农民:一个电话庄稼全收    

笔者顶着暑气走进天宝乡辛会村的田间,只见几个村民正在一旁的树下纳凉聊天,偶尔侧头看一眼地里正在轰鸣工作的抛秧机。“现在谁还自己下地,一个电话庄稼就收了,等售粮时去点个钱就行。”村民卢海清笑着说。自从2013年把自家的八亩稻田“托管”给了辛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后,他就没怎么下过地,收割、烘干、抛秧都是合作社帮忙搞定。“机器费、烘干费、肥料费、人工费加起来不到2000元,如果让儿子回来帮忙,光往返车费就不止这些钱。”以前,农民都是用传统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每一个生产环节由家庭成员自己承担。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推出收割、烘干甚至“全托管”一条龙服务,宜丰的许多粮农也渐渐放起了“暑假”,坐在家中享受着难得的清凉。许多有“副业”的农民从繁重的农事中解脱出来,安心经营自己的致富产业。据了解,今年全县共有21.74万亩早稻的“双抢”任务被合作社承包,占早稻总面积的91%。    

合作社:社员人均获利六七万元    

“收割一亩地100元,离得近的90元也行。抛秧一天100元……”澄塘镇秀溪村农机手陶德明说道。陶德明和村里4户村民依靠农机补贴先后购买了4台收割机,在满足自己收割需求的同时,还承担起了其他村民的收割任务。过去,由于相互间沟通不足,经常出现一台机器村东村西来回跑的现象,既效率低又造成了许多浪费。为此,4人商议于2014年成立了一个小型农机合作社,统一承包下全村3000多亩水稻的收割任务,再分片分工进行作业,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每人每年可从中获利六七万元。目前,该县各地农户保有各类农机6.02万台(套),以农机维修、田间管理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专业合作社都以村为单位陆续成立。这些农机合作社在满足农户农事需求的同时,也为农机拥有者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全县还涌现出20多家有着雄厚资本、建立了现代管理模式的大型农机合作社,成为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民发家致富的典型代表。“全社一年的经营总收入有360余万元,利润140余万元。”该县规模最大的“辛会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者刘清泉说道。

政府:年均补贴570万元 

“原本市场价8万多块钱的联合收割机,我只花了5万块就买回来了。政府的农机补贴政策真帮我省了大钱!”天宝乡长桥村村民梅国如介绍道。梅国如今年通过享受农机补贴政策购买了一台收割机,承包下村里1000多亩的水稻收割任务,预计年内便能收回成本。“我们社已经有两台收割机了,如果过两年还有补贴的话就再买一台。”梅国如说。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农民购置农机的资金门槛,大大促进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面对农业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巨大变革,宜丰县在加大农机补贴力度,鼓励支持农户购置农机及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还积极扶持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机合作社,向上争资争项,给予政策及经费扶助。该县还依托各地农技站、科协、学雷锋服务队等组织,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农机使用及维护知识等,培养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据统计,2013年至今,该县共发放农机补贴1315.53万元,年均发放572.29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5111台(套);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400多期,培训农民2.5万多人次。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