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关于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冷思考”

1970-01-01

导语:很快就是玉米收获的季节了,按照常理来讲,现在正是玉米收获机销售的旺季,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了“旺季不旺”的市场现状。自古以来就有“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的说法,那么,玉米收获机市场还有什么潜在危机和机遇吗?

关于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冷思考”.jpg

资料图

影响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因素

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3000万亩。早在几年前,农业部就已经将“粮改饲”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大方针公布,明确调减“镰刀弯”等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并且发布了调减的具体规划,到2020年减少5000万亩。虽然玉米种植面积在逐渐调减,但全国仍会维持5亿亩左右,种植面积还是相当可观的。

农机补贴资金侧重点转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可否认,中国近十几年来农机行业的繁荣,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密不可分。特别是前几年第二批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主要偏向玉米收获机,于是玉米收获机市场异常火热。但是,受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亩数“硬性指标”的影响,2015年第二批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侧重点向深松整地作业转移,导致去年玉米收获机市场“断崖式”下滑。截至7月初,今年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任务仅完成20.5%,为完成下半年的深松作业任务,农机补贴资金再次偏向深松整地作业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农机排放标准升级的阴影刚开始。近一两年来,“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到国三”早已成为行业的热点。特别经过上半年的春耕和三夏作业季之后,部分“国三”农机的性能受到质疑。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上半年拖拉机和小麦收获机的整体产销量,导致了今年小麦收获机产销量近乎“腰斩”的结局。玉米收获机市场能否逃过此劫还尚未可知,但是,至少近期我们看到各大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相继推出“国三”玉米机,组织了各种推广活动,信心十足,值得期待。

玉米收获机市场的潜在危机

近一两年来,笔者一直在担心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格局”会继水稻收获机市场的后尘。不得不承认,我国水稻收获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早已被日资企业所占据。虽然雷沃重工、中联重科、星光农机、沃德农机等众多国产水稻收获机生产企业仍然在不断努力争取市场份额,但是从用户的口碑可以得知:国产水稻收获机的质量、耐用性等产品综合评价要低于日资品牌。

对日资农机品牌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资农机产品从研发到批量投放市场最少也要经历5年的时间。由于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高,所以在5年的时间里会反复试验和改进,把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找出来,解决掉,直至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如果日资农机企业将水稻收获机的研发、制造、标准体系“移植”到玉米收获机,再加上在水稻收获机方面已有的品牌美誉度,大力推广几年之后,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格局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

特别是在我国农机排放标准升级的过渡期,一旦采用国外技术成熟的农业柴油机对玉米收获机进行测试研发,相对于处在过渡期的国产玉米收获机,其产品稳定优势就更加明显,国内企业被“弯路超车”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如果抛开历史恩怨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向往使用优质产品,提高作业质量,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但是不一定外资品牌玉米收获机性价比都能让国人接受,前两年外资品牌在中国的玉米摘穗机市场铩羽而归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笔者所担心的玉米收获机市场“格局”,或许只是“杞人忧天”。

玉米收获机市场的机遇

玉米籽粒收、穗茎兼收的玉米机或将成为下一代主打机型。放眼世界,欧美一些玉米出口大国,早已实现玉米籽粒收获,不仅可以减少玉米收获的工作环节和劳动强度,也有效减少了玉米的损耗。但是由于受气候、玉米品种、农艺、农机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长城以地区玉米主产区目前还不适宜直接收获玉米籽粒。东北和西北地区籽粒收越来越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不少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也完成了技术攻关,正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据说作业效果不错。还有一些企业给玉米收获机增加了打捆的功能,可以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打成捆,用于动物饲料、肥料制造等秸秆综合利用,扩展玉米收获机的内涵,增加了产品的卖点。

另外,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玉米收获机市场具有一定潜力。中国山地丘陵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虽然比不了“镰刀弯”地区,但中国山地丘陵分布广泛,累计起来也相当可观。因此,当一线主流的玉米收获机企业都在“镰刀弯”地区拼杀的时候。一些中小型的玉米收获机企业则把目标锁定在山地丘陵这一细分领域,比如他们推出的履带式两行机或三行机,在狭小的山地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其适用性远高于大型轮式玉米收获机。大企业瞧不上的市场,便给中小企业留下了的生存发展的空间。

结束语:在农机产品“国三”升级的过渡期,在玉米摘穗机向籽粒机的过渡期,抢先完成产品的改造、提质增效,不仅是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更是整个农机行业的主题。

版权声明:农机新观察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