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济源市: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

1970-01-01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部分,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日前,在克井镇枣庙冬凌草精品园区,节水灌溉工程阀门一打开,3680亩冬凌草就如饮甘霖,肆意地享受着清泉的滋润。  

济源市: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

   “自从园区建成节水灌溉工程后,灌溉条件得到了改善,种植成本也随之降低了,每亩增加收益225元。”枣庙村用水户协会会长李桂红说。    据介绍,枣庙冬凌草精品园区节水灌溉工程由市、镇、村共同投资170万元修建而成,是我市采取“先建后补”模式建设的试点工程之一。我市自2015年1月被确定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国家级试点后,在原来“民办公助”的基础上,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策,实行“两先两后四自主”的建设管理机制。    何为“两先两后四自主”?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两先两后”,即“先改后建、先建后补”。“先改后建”,指的是对规划实施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先开展以落实管理责任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权属、管理方式、建设主体后,再开展工作;“先建后补”,指的是“先建设、再验收、后补助”。“四自主”,即“自主申报、自主实施、自主监管、自主管护”。    近两年,我市把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明晰产权归属、创新管护模式,努力破解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难题。截至目前,全市成立用水户协会447家,占全市行政村的98%;小型水利工程已发放产权证书、使用权证书和管护责任书共11350本,占全市水利工程的95%。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在“先建后补”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240万元,建设了65项工程,拉动社会资金2534万元;在“以奖代补”方面,累计投入171万元,撬动民间资本846.8万元。这些工程建成投用后,新增蓄水246.5万立方米,改善了20.5万人口的饮水条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