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发展现代化农业 互联网深耕农业市场

1970-01-01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不但不减,而且还出台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10万亿元规模的农业市场被“互联网 ”激活,不同于以往的网上卖农产品,每个“互联网 农业”细分领域都不缺霸主。与此同时,互联网以其开放分享的属性,打开了资本流入农业的缺口,让这一传统市场正变得炙手可热。互联网正全面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产业链,全新的农业互联网时代正迎风而来。  

发展现代化农业 互联网深耕农业市场

金融资金不愿流向农业领域    

创联新农业智库研究院孙北国认为,从“资源农业”向“产业农业”跨越,再从“产业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道。因为,现在看来,欧美的私人农场体制、日韩的农协体制,都不适合中国,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民情、市情进行突破性体制创新,打造中国主粮产业航母群。但是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有的眼睛盯着“一亩三分地”,由此带来了农地流转的矛盾以及非粮化倾向,背离了国家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的初衷。    应当看到,在互联网巨头深耕农业市场的同时,却鲜有资金愿意投向实体,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并不缺少资金,但这两年央行不断通过各种定向手段欲将资金引入这些领域,效果却并不明显。    资金当然有逐利性,农业金融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小规模的农业不太可能指望大金融服务,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农业的生产方式问题。在国内价格缺少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农业的经营效益依然不高。我国农业的这种尴尬状况,与农业经营规模上不去有关。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开始实现可流转,流转涉及的承包地和农户比例皆超1/4,但土地经营规模似乎没有实质性变化,仍然处在规模超小的状态,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们以28%的涉农贷款和19%的劳动力,创造了不到10%的农业增加值。劳动力出现转移,就必然要求用资本去替代劳动,但在土地经营规模上不去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资本毛利率递减的现象。    几年前,杭州客商郑泽杰被婺城区沙畈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潜力吸引,投入1000万元成立了浙江石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石宫村和黄坛村流转1300多亩土地,打造猕猴桃产业基地。他带来了新的开发模式:农户的土地流转给“石宫农业”后,又可以无偿返包林地,不需任何成本投入,只要按统一要求管理果林,等挂果后,公司按市场价收购猕猴桃,收益归农户所有。现在,这个人口不到300人的村庄几乎人人都是公司股东。郑泽杰正在杭州等地复制这一模式,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需要逐个去谈,很消耗精力。    现在很多农业互联网项目,停留在信息平台的层面,比如用信息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或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如果局限在此,很难做大,没有什么想象空间。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