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建设美丽乡村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农机创新先行

2019-06-03

孟夏时节,草木葱茏。5月31日,在临沂这片洋溢红色热情的红土地上,山东省农机院与临沂临港区管委会,共同承办了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培训暨现场演示会,开展了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相关技术培训,广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运用,以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花生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走上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快速发展道路。来自省农科院、省农机院、临沂市等有关专家领导、部门负责人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花生是临港的传统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从事花生种植的农户们都知道,要想作物收成好,育种水平、栽培技术和生产方式缺一不可。培训会上,专家们从花生种植技术及农艺要求、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角度,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机械化种植等相关专业知识,为提高农民种植花生栽培技术和花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我国油脂供给提供了技术支撑。地膜覆盖是农业高产栽培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在临港,花生种植地膜覆盖率已高达99%,在大规模种植和保障高产的需求下,收获后留在地里的的作物秸秆和残留地膜该如何处理?这是当前种植户们遇到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农机院的专家为大家讲解了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地膜覆盖栽培与残膜污染防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大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新农村、推动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次活动还组织了现代农机装备现场演示会。活动现场,深翻犁、花生播种机、花生收获机、植保无人机、残膜回收等10余台台各类装备机具进行了精彩的作业演示。其中,实现深翻改土、破除花生连作障碍的ILFS-60型调幅翻转式深翻犁,适用于不同作业需求、满足高产高效要求的花生多功能播种机以及能够实现“起茬-膜面清理”同步作业、提高残膜重复利用率的IFMJT-200型耕层残膜回收机等大型机械赢得了现场种植大户的广泛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我们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从根本上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发展,可以说,这其中是一环扣着一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渗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融入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加快“机器换人”,推动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作为农机科研院所,山东省农机院重担在身,责无旁贷。“十三五”以来,该院在作物耕、种、管、收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等领域硕果频出,研制的我国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结束了国内长期以来大蒜无法实施机械化播种的历史;设计的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自动化生产有机肥的工艺装备,填补了国内生物技术处理蔬菜秸秆的空白;研制的高速排种器攻关行业关键共性难题,为农机装上了“中国芯”;开发的玉米作业监控系统解决了精准作业难题,等等等等。他们的科研,始终瞄准了农民及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机械化问题作为农机科研创新的主攻方向。

“我们此次针对当地的特色作物和产业需求,遴选了一批先进技术和装备进行展示与演示,组织大家现场观摩,就是要让我们的科研成果从试验室走到田间地头,接受生产实践的检验。让大家不但可以看一看、可以摸一摸,还可以在现场干一干。”农机院理事长范本荣自豪地说。他提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机科研创新与生产实际的对接融合,继续开展精准有效、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推广活动,打通农技、农机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与农户零距离对接,并将发挥农机院自身优势,整合科研力量,围绕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努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为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