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访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市长姜有为
辽宁省沈阳市是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沈阳各粮食加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在供应全国的同时还向湖北武汉等地无偿捐献大米;沈阳的蔬菜日均产量超过4000吨,在满足本市供应的同时,每天外销1000多吨,为疫情防控、守护好“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市长姜有为表示,沈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围绕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精准发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为沈阳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强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产业兴旺,对于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两大问题具有最直接的意义。那么,沈阳如何做强产业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姜有为向记者介绍了沈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近年来,沈阳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增效导向,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沈阳市按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相关要求,加快766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19万亩以上;加快设施农业建设,预计全年新改建设施农业面积1.27万亩;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预计全年完成保护耕作面积133万亩。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推进沈北伊利东北酸奶基地、康平佳和肉鸭、苏家屯达利园等20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做强休闲农业,出台支持政策,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加快推动稻梦空间、锡伯古镇、祖家白酒小镇等30个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成为沈城人民旅游休闲的新选择。
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因地制宜开展“项目飞地”“园区飞地”“总部飞地”,完善城区与县域合作机制。今年一季度,新民生猪养殖、法库农产品冷藏加工等4个“飞地扶贫”项目签约,累计签约落地飞地项目177个。
着力培育农业品牌。以沈阳十大农业品牌为母品牌,成立联盟品牌,发展合作品牌,联合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沈阳馆、沈阳专区等展销中心,“沈阳西芹”“沈阳大米”等农业品牌加速走向全国市场。
此外,沈阳市还积极拓展电商渠道,今年将打造100个电商村,巩固完善1000家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力争突破100亿元。为克服疫情影响,沈阳借助线上渠道累计销售玫瑰、草莓等4000吨滞销农产品,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促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农村医疗与城镇居民并轨等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如今出现的空心户、谁来种地等新问题,需要继续进行农村改革。沈阳市如何通过改革激发乡村活力?
“沈阳市抓住土地制度改革这条主线,聚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等重大问题,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姜有为以腰长河村与于家台村的改革为例阐述了沈阳市农村改革的情况。
沈北新区黄家街道腰长河村是市级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旅游项目试点村,目前开发项目已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00亩。该村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为路径,构筑农民、农业、农村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发展模式,其“保障农民权益、盘活集体资产、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对进一步优化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辽中区于家台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了集体产权改革的“于家台模式”。他们采取“股东变业务员”的利益绑定模式,以村集体原有固定资产为基础,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拓宽增收渠道,让全体村民成为利益共同体。
土地改革推动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获得稳定工资性收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了经营性收入。而随着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很大增长空间。2019年,沈阳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124元,同比增长9.6%。
姜有为表示,今年沈阳将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扩大承包地流转规模,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任务,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同时,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高土地复垦质量。
补短板,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这个重点、难点,应该从补齐农村这个短板做起。那么,沈阳要如何补齐“三农”短板?
“我们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姜有为介绍,今年,沈阳市将继续实施“百村美丽、千村整洁”工程,计划完成无害化改厕6.5万个,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建设10个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再创建135个美丽示范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沈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2019年全市完成改厕22142户,硬化村内道路210公里,建设“四好农村路”1004.6公里,清理垃圾40余万吨,1523个村完成“三清一改”,建成美丽示范村135个。
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今年沈阳市计划实施777公里“四好农村路”整修、230公里电网改造、41处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和83个污水处理项目,推进农村4G网络深度覆盖。
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今年沈阳市将强化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建立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提升农村医疗水平。同时,大力发展互助式养老,建立空巢、特困老人定期巡防制度和结对服务机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村由10个扩大到109个。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为保障农村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沈阳市持续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市级名优学校校长与“中心镇”学校全方位对口帮扶,加大职业学校对农村地区招生力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