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数字赋能兴乡村

2020-06-19

数字经济是当下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数字三农”工作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高度重视。在4月初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视频会议上,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要求:“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加快打造‘数字三农’的浙江样板。”

时不我待,间不容发。立足浙江省“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全省农业农村系统闻令而动,锐意进取,探索创新,强力推进“数字三农”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动乡村管理“数字化”

“数字三农”涉及领域广、科技含量高。为了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推进这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组建了“数字三农”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省“数字三农”建设各项工作。

搭建一张乡村智慧网,绘制一张浙江数字乡村全域地理信息图,构建一个“数字三农”工作平台,迭代建设2.0版公共数据平台,建立统一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一个多月来,工作专班真抓实干,迅速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浙江“数字三农”发展的目标,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农村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整合,搭建在线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支持决策的浙江乡村智慧网框架。

“围绕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五大领域,我们梳理了省级层面的业务系统,已完成63个应用的开发工作。”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专班已组织精干力量,开发了“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指挥舱、重点工作数字化展示系统、省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初步梳理出今年拟建的26个数据目录清单和10张地图图层清单。

纲举目张,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响应,主动推进。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市,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围绕提升农业农村数据汇集服务能力,着力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经营管理应用示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深化农产品营销数字化应用,推广乡村治理和服务数字化等,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示范市试点。

作为全国唯一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全覆盖的设区市,湖州把数字化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以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市为抓手,聚焦农业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96家,深入推进9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建设。

省级层面,省扶贫办正在全省推广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加快数字化变革,推动扶贫工作转型升级,为全国扶贫数字化管理提供样板。


推动产业发展“数字化”

数字经济的巨大魅力,在于激发传统种养业等产业的发展后劲,拓展发展空间和维度,再造流程,提升品质,拓展边际。

敢为人先的浙江“三农人”,把“数字化”广泛应用于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疫病防控、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许多地方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探索实践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饲料精准投喂、质量智能监测、废弃物循环处理等智能设施技术。以“网上农博”为代表的一批电商平台,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断走红,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和购买难。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是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成立两年多来,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和决策的科技化、智能化。区内的蓝城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今年3月建成了一座“植物工厂”,应用智能化系统,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精细化调控,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管控、基质栽培、物理防治病虫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我们一年可种12茬蔬菜!”示范园技术主管姚元恒介绍说。

对于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而言,“数字”养鱼已不再是新鲜事。通过应用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坐在办公室操作电脑或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控鱼塘水体,开展移动巡查、增氧联控、鱼情分析等。公司所在的湖州市南浔区,“数字”养鱼模式已推广至3000多养殖户,面积达3万余亩。

5月18日,杭州市余杭区“农安码合格证”正式上线运行,该码是余杭区所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身份证”。通过该码,可实现对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码知安全、抓监管、享服务”。目前,省农业农村厅正着力将“农安码合格证”在全省推广应用,推动浙江省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管理时代。

“到今年底,全省要建设1000个以上数字化种养基地,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实现涉农县全覆盖。”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的部署要求,各地的农业产业数字化建设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推动“三农”服务“数字化”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浙江省着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努力补齐“三农”数字化发展短板,助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目前,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正在扎实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依托全新开发的数字化运行平台,省农业农村厅厅本级104个服务队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清单,推进服务“云跟进”,问题“云上办”,责任“云监督”,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效率和精准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浙江省不少地方纷纷借助“数字化”方式,解决农业生产用工流动难和农产品营销难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春茶生产期间,松阳县农业农村局运用新研发的“茶工大数据系统”,对全县采茶工需求进行摸底统计、合理调配,有效破解了用工难题。安吉县研发了青茶交易APP,鼓励茶农和茶企通过线上洽谈。景宁县则利用防疫数据库成果,动员组织100余村的“健康”采茶工5000多人,还通过视频、微信群等形式进行采制技术培训……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德清县在全省率先启用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智能监管系统“德清·居”。通过将全县141个行政村的区域划分、村落分布、人口经济等基础数据和无人机遥感拍摄的清晰点位,在遥感底图上精确地显示出来,实现数据集成“一张图”,按图施策,大大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江山市“农技110”办公室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开发了一款触摸屏软件。农民只需点点触屏,就可查询政策信息、农技资料、快递信息等,进入网购平台购物,还可通过培训体验模块,参加网上党员远程教育、农技培训等。目前,该软件已在市内的15个益农信息社示范村安装使用。

在扶贫工作方面,舟山市扶贫办将全市渔农村低保户和其他经济困难户、相对贫困户医保和救助等的相关数据及政策,全部纳入扶贫领域数据共享,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农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