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上海牌拖拉机曾是重工业摇篮 拍卖后民企联合团队接盘

2016-04-08

老员工在关停的总装车间前留影

事实似乎已经证明,“上海”牌拖拉机的时代已经画上了句号。

去年8月,上海纽荷兰农机公司(原上海拖拉机厂)在破产歇业后,完成资产拍卖。这家2002年开始合资运营的老牌工业企业,中方企业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

可偏偏有人不信。今天,一批新生的“上海”牌拖拉机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基地下线。湖北京山是新“上海”牌拖拉机的第二个基地,位于上海崇明的第一个基地,已有小批量拖拉机下线并准备出口秘鲁。

操作这一切的,是买下老工厂、获得品牌授权的民企联合团队。他们中有制造业企业老总,有资本运作者,也有技术专家。

“都在说制造业很困难,但在我们看来,困难时,才是最好的机会。”负责项目执行的上海民营企业家陈庭军说。

离去时的遗憾:“再走到车间里,想想眼泪水就要落下来”

说上海拖拉机厂是上海重工业的摇篮,一点不为过。

上世纪80年代,这家企业叫“上海拖拉机—汽车联营厂”,是今天上汽集团的前身;上世纪90年代随着汽车的发展,改名“上海汽车—拖拉机联营公司”。鼎盛时,人们用麻袋装满十元面值的钞票,在拖拉机厂排队抢购新产品。

上海拖拉机厂还是一所“黄埔军校”。如今上海汽车工业的大量高级管理、技术人才来自拖拉机厂。

2014年6月30日,隶属于上汽集团的该企业破产歇业,可这件事没有产生多少涟漪。一方面,这只是上汽集团内部清理非主营业务、淘汰落后产能的一项战略调整;另一方面,它也顺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

最牵挂老工厂的,是命运与共的370多名员工,他们看着最后一台拖拉机下线、生产线停转,最后自己走出工厂大门。

“再走到车间里,想想眼泪水就要落下来。”老员工说,很多人的青春岁月都留在这里,谁也不想走到这一步。

老员工们带着记者参观生产车间时,特地赠送了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制作的“上海”牌拖拉机模型。“你看,每个零部件都能转动,当心,排气管不要碰,容易掉下来。”打开时,有人提醒道。仿佛小小的排气管模型是一件宝贝。

“破产歇业,没有错。”老员工坦言,2002年与纽荷兰公司合资后,中外双方磨合一直不顺,从国外引进的大马力新产品水土不服,打不开局面;加上成本和竞争问题,企业陷入长期困境。很多人意识到,上海早已不适合造拖拉机,外资方也放弃了,转而去北方建了独资的新工厂。

“最遗憾的是,享誉海内外的‘上海’牌拖拉机,消失了。”原企业技术部经理殷光华说。

回归的老员工:“怎么会不高兴,还以为‘上海’牌没机会翻身了”

“上海”牌拖拉机没了,遗憾的不止员工。从上海郊县到全国各地农村,“上海”牌拖拉机的用户至今还在联系老厂的销售员,问为什么现在买不到了?

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度,是老品牌重生的先决条件。许多供应商、经销商和老厂有几十年业务往来,他们接受不了从此中断与“上海”牌拖拉机的缘分。土生土长的上海民营企业家陈庭军,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农机企业。“我第一次走进上海拖拉机厂大门办业务,是1991年,当时只有21岁。”她说。

去年得知上海拖拉机厂拍卖的消息,陈庭军动了参与的念头,由于从没经营过拖拉机公司,她找了合伙人。其中有制造企业老总,有擅长资本运作的上市公司负责人,有同行的权威技术专家。参加拍卖前,合伙人们心里没底,先找到上海市农委询问意见。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一个理由是重振上海老品牌意义不小;另一个理由则是上海还有约四五万台上海牌拖拉机在使用,拖拉机更新周期很长,售后维保需要有企业来承担。

拍卖成功,重新建厂的消息一传出,最振奋的要数那些离开的老员工。一批核心骨干辞去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回来,不少人已在新企业走上了管理岗位。

“怎么会不高兴,干了一辈子,还以为‘上海牌’再也没机会翻身了。”一名辞去新公司采购总监职位的老员工说。

诚意的接盘人:“振兴‘上海’牌,是工业老品牌的一次重生”

去年上汽集团将拖拉机厂挂牌拍卖时,出售的是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但不包括品牌和土地。但对于准备重振企业的民企合伙人,最有价值的是品牌。

当时联合团队做了第二手准备,收购了已是空壳的崇明向明机械厂,如果拿不下“上海”牌商标,就退而求其次,改用“向明牌”曲线振兴老厂。

经杨浦区政府牵线,联合团队和上汽集团进行良好沟通。拍卖完成后,联合团队获得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上海”牌拖拉机和内燃机的独家授权;联合团队新成立拖拉机公司总部仍注册在杨浦,办公在浦东,崇明的向明机械厂成为第一个生产基地。

“拍卖获得的设备,对我们来说,等于废铁,如今投建的新厂,都是新采购的设备。”陈庭军介绍,要重振“上海”牌拖拉机,老厂的生产线过时了,“参与拍卖,我们就是想表达诚意。”

然而没想到,原以为不会有什么竞争对手的拍卖,变成一场“激战”。一家来自湖北的民营农机公司,竞价到“最后一刻”,联合团队一出价,对方几乎不假思索,几秒钟就加价,使得最终成交价远远高出预期。

拍卖结束,惊出一身冷汗的陈庭军托人打听,才了解到湖北作为农业大省,没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带着政府的期待而来,希望通过拍卖,为湖北引入拖拉机制造基地。

民营企业家的市场嗅觉发挥了作用。合伙人们一合计,认为这是好机会。他们通过竞争对手企业,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提出把第二个生产基地放在湖北京山。对此,当地政府热烈欢迎,并给予充分支持。

联合团队中负责资本运作的邵剑梁认为,对上海来说,振兴“上海”牌拖拉机,是工业老品牌的一次重生;如果把视野放得更远些,考虑到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和农业现代化战略,“上海”牌拖拉机复兴后,未来的市场极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