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农机达人”的“创业富民梦”

2016-05-19

殷怀学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为了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亲摆脱日复一日的体力劳作,他潜心研究技术,终于成为“农机达人”。他创业伊始便怀揣富民梦,把公司作为社会化公益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与6000多户青年民兵农机户结成精准扶贫对子,成为农村青年民兵致富领路人。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油坊店乡贺寨村的青年民兵殷怀学,被当地群众戏称为“农机迷”,他高中毕业外出打工,期间学会了农机铸造技术。之后,他返乡创业,一门心思扑在农业机械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工作上,经过10多年的创新拼搏成功探索出一条“公司+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机户”的农机产业化经营路子,建立了一家集农机制造、设备研发、技术推广、生产销售、供给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机械制造销售公司,最终实现了创业富民的梦想。

心怀梦想 刻苦钻研

1988年,殷怀学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县里的号召,参加了正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农机推广专业的学习,几年后,他不仅拿到了证书,还与同班学员贺晓争结成“农机鸳鸯”。结婚时,晓争带来了“嫁妆”——400多册农机图书。后来,殷怀学又订阅了15份科技报刊,投资3万元创办了一间民兵农机书屋。

通过勤奋学习,殷怀学小两口拓宽了视野,看到当地父老乡亲种地仍然是采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作方式——操劳一生却只能换来温饱,二人心中便有了创业富民的想法,农民想致富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机械化,不如现在趁年轻学点机械制造技术。

有了妻子的支持,殷怀学婚后不久就随本村劳务大军到山东济南一家农机铸造厂打工。他经常对工友们说:“打工挖不掉咱们的穷根,只有先做徒弟后做老板,掌握住真正的本领才能返乡创业致富。”

白天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如饥似渴地攻读农机具维修及电焊、气焊、切割等技术方面的图书;到了夜晚,工棚里早已鼾声大作,他依然在路灯的陪伴下埋头苦学。凭着这股毅力,殷怀学硬是把农机及企业管理方面的远程职业教育课程给啃了下来,2002年他成了农机铸造厂的焊接能手和车床钳工操作技艺标兵。到了年底,27岁的殷怀学便怀揣上技术返乡创业。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殷怀学用打工所得租赁承包了正阳县金种子农机修造厂,自此,他一边进行小型农机具的改造生产,一边与县农机局合作开展新型农机的制造研究,解决本村青年民兵就业180人,殷怀学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农机达人”。

变身创客 创新求变

在经营创业的过程中,殷怀学从未忘记创业富民的梦想。要实现这一梦想,不仅要把企业发展好,更要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

2005年春季,他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农村小型农机具市场逐渐冷清,而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花生种植的出路在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县团委、县人武部和县信用联合社的帮扶下,殷怀学拿出注册资金1000万元,将正阳县金种子农机修造厂改为正阳县拓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转变了经营方向。

“科技就是发展生产力,品牌就是销售金钥匙。”这是殷怀学的经营理念,他坚持把科技创新与品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他把研制开发大型花生铺膜播种机、收获机、摘果机作为创新的驱动力,研发出来的机械设备先在合作社农机户中实验示范,再按“订单农机”生产,统一使用拓垦牌商标,直接配送到农机户手中,建起一个“公司+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机户”的经营新机制。

殷怀学在乡里建立万亩花生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后,又在贺寨村农机合作社建立50户民兵农机科技示范户,并聘请农机专家做顾问,组成一个有5名高级农机工程师、25名青年民兵农机手组成的农机科研开发团队。殷怀学的团队先后研发出60多种类型的农业机械,公司年生产设备6600多台,年创产值4600万元,20种产品被纳入政府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其中3种还获得国家技术,荣获国家、省农机科技成果奖。2012年公司被正阳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农机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殷怀学也被选为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

饮水思源 热心慈善

殷怀学创业成功后,非常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县政协领导说他是“爱心播撒一路,善果结满枝头”。殷怀学经常说:“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是公司的社会责任,乐于助人是企业家的生活方式。”他将慈善行动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带动拓垦人投入慈善事业潮流。

“喊破噪子不如干出样子,俺们作为农机企业应该走在社会化公益服务的前面。”殷怀学对员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带领下,拓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社会化公益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农机产业链与农户利益链紧密相连,他在公司设立拓垦农机服务咨询台,开通农机售后服务热线,采取“企村对接”和“企社对接”的办法,先后建立“企村共建”美丽新农村和农机安全村对子20个,帮扶农机合作社60个,与6000多农机户结成精准扶贫帮扶对子。公司每年为农机合作社融资担保贷款200多万元,为社员赊销各种农业机械800多台,义务开展农机维修、保养及全程机械化跟踪服务,使全县5000家农机户依靠借“机”生财脱贫致富。

10余年来,他义务为贫困乡村困难户捐献农机具300多台,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小城镇建设工程以及光彩助学、抗震救灾、慰问军烈属等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60多万元。他先后被市、县、乡授予“新型职业农机手”、“民兵创业致富标兵”、“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