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五月围城,农机行业新翻墙者柳工该怎么办?

1970-01-01

“城中的人想跑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道。

5月2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和汽车工业三十强,笔者一时兴起,对130家企业逐一进行排查,发现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首先,好消息是农机行业选手在我国最顶尖的制造企业清单中已有一席之地,此次共有22家农机行业企业入围名单。其次,坏消息是各企业对农机板块的重视程度并不乐观。22家入围企业中,以农业装备为主营业务或农业装备虽非其主营业务但在农机行业某细分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仅有7家。第三,22家农机选手中新入“农机”围城者就有9家。细分之下,其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行业寒冬持续5年之久且看不到头的工程机械行业,典型代表如中联重科;二是来源于触碰到行业天花板且景气度萎靡的汽车行业,如北汽、宗申。

围城内的风景,其实并非如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浪潮带来的“机器替人”刚需,加上持续十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刺激,给农机行业带来的一波发展高潮已开始谢幕。更何况,受制于用户购买力水平、众多的竞争者和不堪的知识产品保护环境,农机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利润率很低。此外,更糟糕的是,由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发放的不及时、额度有限和农民差额购机惯性等因素,将经销商、制造商的现金流绷紧到让人欲哭无泪。

然而,鉴于农机行业在中长期视角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城外”的工程机械与汽车集团的企业,仍有不少跃跃欲试者,准备跨界打劫杀入“城内”。这不,5月初我们又迎来一位跨界杀手---柳工。

其实,柳工选择做甘蔗机,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来看,可谓意料之中。首先,柳工在2015年初亦开始对农机行业进行密集走访、调研,当时笔者曾开玩笑的推测柳工会在2015年底或16年初进入农机行业,不成想竟无意猜中。其次,甘蔗机收发展空间大。据发改委统计,2014年广西省甘蔗每亩种植收益为负279元。究其原因,就是甘蔗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太低,种收等关键环节仍基本靠人工,2013年广西的甘蔗机收率仅4.3%。第三,柳工有地利优势。从自然条件来看,广西省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份额的60%以上,无疑是甘蔗机需求的主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较其他对手而言,柳工更贴近目标市场,无论是机器的田间试验、作业演示,还是销售发货,运营成本更低,乡里乡亲间也更容易达成信任。在地方政策上,柳工作为广西国资委的掌上明珠,农机购置补贴倾斜和研发开支加码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最后,甘蔗收割机技术对柳工而言可谓轻车熟路。柳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老戏骨,对液压系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娴熟于心,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也有成熟渠道。而甘蔗收割机在产品技术上的主要门槛就是液压,包括收割机的切梢、扶蔗、切割、喂入、切段、清选、升运、装卸、行走等系统,都大量采用液压马达或油缸来驱动和传动。

不过,最值得我们期待的,还是柳工的后手,看他的三板斧怎么打。笔者的期待是,柳工可以担负起甘蔗产业链链主的角色,打通土地整理、种子优选、耕种、管理、收获、蔗糖提炼等环节,提高整条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毕竟,甘蔗生产机械化中牵扯到的利益相关方众多,农艺农机结合要求高,机收蔗料与糖厂设备生产工艺要相适应,糖厂和政府之间的各种合作与博弈,皆非柳工这类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技术储备、资金实力的选手而不可为。柳工可通过组建相关产业技术联盟、建设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等方式,用创新、共赢的思路打造合作平台,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