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走出去”要解决好六大问题
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出现赤字。到2015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赤字达到462亿美元,进口了大量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可以说,我国已步入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长期上升的通道。考虑到我国的经济体量、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面对未来进口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总体布局,变被动进口农产品为主动实施农业“走出去”。
资料图
跟我国其他产业“走出去”相比,农业“走出去”落在后面。单纯从速度来看,这些年来我国农业“走出去”还是比较快的。但与我国农业的地位相比,这是很不够的。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是9.2%,农产品贸易占整个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是4.6%,但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占整个对外投资的存量和流量的比重仍然很低。从存量的角度看,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800多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只占1%。从流量的角度看,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00多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只占1.7%。这充分表明,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大大滞后于其他产业。与日本等人多地少、对进口农产品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走出去”更是滞后。
既然农业“走出去”势在必然,而它又落在后面,所以下一步需要考虑怎样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以下六个重大问题审慎考虑:
第一,投资目的。农业“走出去”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还是为了提高全球农业产能?谈到农业“走出去”,人们往往会想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而国内的自然资源又不足以支撑这种需求的增长,所以需要利用全球农业资源。在很多农业对外投资项目中,确实是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走出去” 的基本出发点。但是,也有很多投资行为并不是为了满足我国国内的需求,而是从全球的角度,什么地方的投资空间大、投资机会多,就到什么地方去投资。这实际上相当于“买全球、卖全球”,是提高全球农业产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从企业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这两种目的的投资我们都应该支持。但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多地支持弥补中国国内自然资源不足的投资行为,支持企业围绕进口农产品进行投资布局。
第二,投资主体。究竟应该靠谁“走出去”?现在农业领域,包括其他基础产业,“走出去”基本上是靠国有企业。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仍然是国有企业占50%以上。按央企与地方企业划分,央企又占50%以上。国有企业有其优势,但在对外农业投资中,要重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