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之生命力在于适应农机化
农艺,即农业生产的科学技艺。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就有了一套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技术,而现代化农业机械的生产和应用却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现今不仅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糖料、茶叶等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械化水平也有了一定高度,农机化作业已成农业生产的主旋律。尤其是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更提升了农机化在农业中的地位,并促使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离开农机化的农艺成果都只能是“水中月”,是落后的农艺。只有适应农机化生产的农艺成果才能派得上用场,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农艺农机须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尤其是本世纪的十多年,农业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大大解放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使农民脱离了耕地的束缚,就业阔、财路广,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农民从满足于温饱,转向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高效益的劳动,劳累而欠体面的田间劳作即使工价高也少有人问津;农业机械化进程出人意料之快。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后,农业机械的生产和推广使用日新月异,农机作业已取代了大部分人工体力劳动;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快,小规模种植无效益可言。耕地流转集中经营加速,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大量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种植正在加速消退,迎来了规模农业时代。
农艺之路需创新
传统农业是以小规模经营、精耕细作和以人力畜力作动力来源为特征的自然生态农业。虽具有高度的持续性,但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社会所追求的高劳动生产率和高效益不合,必然被现代农业所取代。2015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从发展趋势看,再过10~15年,我国将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而传统农艺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如套种、间作、垄作等农艺在以前确有增产增收之效,但在高机械化水平的规模农业面前却无法施行。
规模农业更促农机化,农民渴求适于机械化生产的新农艺
相对于小规模种植而言,规模种植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规模种植实现了耕地成片经营,便于规划种植、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田间管理,尤其是使农机作业免于远距离频繁换丘,生产成本大降。现在不仅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规模种植发展快,油菜、花生、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及花卉苗木、经果林等规模种植也在迎头赶上。
规模农业是不可能用人力畜力劳动去完成的。机械化程度越高,现代农业的气息越强,规模农业的效益就越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规模农业的发展已对这句话作了很好的诠释。但在规模农业的农机化大生产条件下,传统农艺只能作为参考,而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新农艺又很缺乏,现代农艺的欠缺已经成为我国规模农业高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
新一代农民有文化、善经营,他们渴望学习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包括种植技术、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及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等。只有新型农民掌握了现代农艺,才能使农业生产获得良好的生产、经济和环境效益,农业现代化才能快速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才会尽快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