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浅谈当前县乡农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1970-01-01

当前,农机信息化已经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2004年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农机信息化为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新产品的应用、农业生产和农机安全管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为农机制造、经销企业与农机户、农机手搭建了展示、互通交流、需求的信息平台,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各类从业人员获取各种信息流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县乡政府部门农机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各类农机从业人员的需要,发展存在着瓶颈。笔者近期对吉林省梅河口市农机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情况如下。

一、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情况

吉林省梅河口市农机管理总站隶属于梅河口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化管理工作的科级职能机构。内设党委行政办公室、综合科、农机科、信息科,直属单位3个,11个乡镇农机工作站。全市辖19个乡镇,农业人口35.5万人,耕地面积150万亩,农机保有量达4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约45.8万千瓦。长期以来,梅河口市农业机械管理总局十分重视信息化宣传工作,建立了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局信息科、农机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监理站每年都选派有关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以及平面媒体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每年适时投入资金更新宣传设备,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多年来,在省农机化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部门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从2006年开始,该市农机化信息被“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中国农机新闻网”、中国农机推广网”、“中国农机安全报”、“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通化日报”等多家媒体采用,该部门信息工作人员也连续9年被省农委评定为“优秀信息员”称号,该市农机部门的“梅河口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也连续7年获得省“优秀网站”称号。

为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机化信息宣传队伍,该部门构建了以信息科为中枢、各直属单位和乡镇农机工作站兼职人员为脉络的农机化信息员组织结构,鼓励基层单位信息人员每月至少报送2篇信息,积极宣传本部门农机化发展的优势与亮点、农机化工作动态以及其他有关农机化工作的信息,全面报送和宣传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农机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服务。目前,全市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人员已经发展到15人,每年撰写各类信息达到300余条。

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采集缺少必要的科技设备,报送的信息缺少直观素材;二是信息采集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致使有些农机化信息了解掌握得不透彻、不及时;三是农机信息收集、撰写、编排的水平不高,导致报送的信息采用量不高。

建议和对策:县乡政府建立农机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给予经费的投入,改善和增加信息人员的办公设备,为信息采集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设立专职信息报送人员,并适时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信息写作和制作的质量。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信息宣传的思路、重点及措施:“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宣传要以国家强农惠农的农机扶持政策为主线,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为重点,大力宣传农机化合作组织的发展建设经验,推动农机化各项事业的发展。主要措施是构建专职信息宣传体系。

二、乡镇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2014年前,该市乡镇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还没有形成,全市共14个直属和乡镇基层单位,只有2个单位拥有电脑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其余单位的信息报送采用的仍是手写或个人手机短信传输,信息报送不及时、不便捷。2015年春,在部门领导的努力下,争取到财政资金,为全市12个基层农机工作站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接入了互联网,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也为农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到目前,系统部分信息报送、通知公告等已经实现了网络传输。

制约乡镇农机化网络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乡镇农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都在48岁以上,对电脑等先进科技设备不会使用,降低了电脑等现代化科技产品的使用效率。二是乡镇农机工作站电脑等科技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需要,目前1个单位仅配备了1台计算机,平均10个工作人员的基层单位,仅个别人会操作、会应用。三是个别乡镇农机工作站站所不具备上网功能,电脑等设备暂时安放在乡镇政府政务中心办公,不便于其他工作人员的使用。

县市对乡镇农机化网络建设的建议:一是给予乡镇农机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或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培训和自学,使乡镇农机工作人员尽早学会使用科技设备,调高信息化办公应用能力。二是乡镇政府整合资源,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农机化工作信息采集、整理和报送,建立从市(县)到乡镇、从行业到部门的信息管理网络。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目标: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以村屯、农民合作组织等工作人员为网格员的农机信息化网络,及时发现、报送农机化发展动态,为市(县)农机化发展提供第一手素材。

三、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情况

目前,梅河口市农机化与信息化得到了有效融合,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工作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等农机化工作与信息化有效衔接,技术规程、政策法规、业务程序和行政通知等农机化工作都在“梅河口农业机械化信息网”进行发布、公示和公开,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局业务科室都通过建立QQ群与乡镇基层农机工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及个别农机大户等80余位“新型农民”今年也通过QQ群与农机推广部门建立了沟通联系网络,农民群众足不出户上网就能了解到农机新技术、农机生产信息。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使用农业机械的群体几乎都是农民群众,这些种地的农机手年龄结构平均超过45岁,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电脑、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不会应用,学习接受得也较慢,信息化服务还不被农民所采用。二是网络运营商的资费较高,部分农民群众不愿多花钱了解掌握网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三是农机信息化平台发布的内容文字多、影像少,农民群众不能直观的掌握农机新技术及其维修操作要领,致使农机化成果普及不全面。

农机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信息化是农机化传播的媒介,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果通过信息化快速便捷的传播得到普及应用,加快了农机化发展进程,因此信息化助力服务于农机化的发展;而农机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源泉,(农机)信息传输需要农机化各项工作做支撑,因此,农机化带动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思路:把农机信息化终端延伸到农机户,让农机户及时了解到各地农机化工作动态和农机维修保养技能,农机户又通过信息化工作平台把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职能部门或交流平台,指导农机户规范正确操作农机。另外,通过信息化实现作物从种植到田间管理、从收获到加工全程记录,让消费者随时都能了解到作物生长到成熟全部过程,真正实现“可视”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建议:一是政府引导农机化发展方向,出台扶持政策让农民群众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享用信息平台,助推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二是鼓励民间资本搭建信息平台,政府等有关部门引导农民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耕、种、收、售“一条龙”式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三是国家或省农机监理部门尽快建立农机监理信息系统,使农机牌证管理步入规范化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农机监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