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农机合作社发展绕不开的“五难”

1970-01-01

近年来,随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各地的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为加速土地流转,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流转土地难成片。多数合作社在流转土地时,不是成片地流转,而在流转的面积中有部分插花田,也就是说还有少数农户的稻田没有流转,这样,既不利于规划种植和品种布局,更不利于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

二是基础设施难配套。要想推行规模种植,提高种植效益,必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势不平,田块小,土质差,基础设施不好,难以适应机械化种植,还有的是跨村跨组的稻田。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难规划、难协调、难配套。

三是建设资金难筹集。成立合作社容易,但要经营好一个合作社,使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就难。合作社成立后,不但流转稻田需要大批资金,还要面临着很多基本建设,如农业机械的添置、农田改造、机耕道修建、机车库棚修建等等,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才能完成。有的合作社自筹资金不足,要到银信部门去贷款,还有的要向民间借贷,资金难筹集的问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四是生产粮食难出售。今年政府收购价:早稻每100斤为135元,比去年加了3元;晚稻每100斤为138元,比去年也加了3元。但在实际售粮中,当市场价格低于政府收购价时,国库就分收购任务,不能满足农民售粮的意愿;当市场价格高于政府收购价时,政府收购价自然失效。这样以来,粮食的售价还是围绕市场价格转,从政府的收购价来看,每100斤比去年虽然增加了几元,但今年种粮的成本上升,特别是用工价格太高,提价不增收,售粮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五是农业机械难修理。农业机械虽然是铁制的,但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有的部件和易损件就要更换,这就需要修理,再加上现在有的农机具质量差,有的保养不善,有的操作不当,还有的在田间作业时就出了故障,这就更需要及时修理。而现在乡镇一级的农机修理店很少,零配件难找,特别插秧机、收割机等新型机械的修理店更少,厂家的三包员工只在县城设点,况且也难以找到,这样农机修理不但成本高,而且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