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北京:农业现代化发展 土肥创新成动力

1970-01-01

众所周知,土肥是农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不健康,产出的农产品谁敢吃?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从土肥事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依托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都市的禀赋和人才科技等诸多优势,推陈出新,以土肥水事业创新发展为动力,充分发挥了土肥技术对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北京:农业现代化发展 土肥创新成动力

“望闻问切”为农作物配餐保健 

在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办公室,站长赵永志将自己对于土肥事业的创新理念娓娓道来。“创新能够不断与时俱进,适应北京农业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他表示,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的工作历来坚持创新理念,并将创新理念付诸行动,脚踏实地为农民服务。“不同的作物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他说,在讲究肥料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肥料的功效。要把肥料做成农作物的保健品、营养餐,让肥料在农业生产的应用过程中变得更加简单、实用、高效。通州区漷县镇的黄桃是当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品种,但是一度却出现了不管怎样精心打理,果实仍然是个儿小、颜值低,口感也不好的状况,农民的投入和收入明显不对等。赵永志来到地里,带了几小袋土回到了实验室。几天之后,他给漷县镇的黄桃开了一个“药方”,桃园土壤服了“药方”后,很快就见效了。原来,赵永志给桃园土壤样本做了检测分析,发现样品土质盐碱化,还缺少桃树生长急需的硼、铁等元素。病根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推广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京郊种了10万亩的紫花苜蓿。紫花苜蓿种出来了,奶牛却不爱吃。赵永志又到地里测土抽查,发现土壤里缺少紫花苜蓿需要的一种特殊微量元素——钼,紫花苜蓿需要钼来合成更多的蛋白质。于是,赵永志尝试配置紫花苜蓿生长需要的专用肥。通过改良后的紫花苜蓿,奶牛爱吃了,产出的牛奶蛋白含量也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多了。结合给黄桃和苜蓿草的施肥特点,赵永志又对这项技术进行探索和完善,最后把它命名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调节和解决作物养分需求与土壤养分供应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

探索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赵永志认为,面对首都农业资源紧缺和市场高端需求的特点与禀赋,促进农业高效、高端、特色发展才有出路,而且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打破固有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精确把握区域功能定位与优势,开展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模式创新,尤其都市农业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走高端、高效、特色、品牌之路。凭借着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农村基层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和大胆的创新理念与精神,早在上世纪末,他就在京郊搞起葡萄、大桃反季节栽培即冬季温室种植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决心用科技的力量来提供冬季作物生长需要的光和热,改变冬季作物生长不利的现状。他坚信,只要肥水跟得上,保温措施跟得上,红提的抗冻性能就没问题。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冬季温室红提栽培技术终于在北京试验示范成功,改写了北方地区冬季不能生产红提的历史。这个研究成功之后,农民一亩地就能收入上万元。赵永志大力倡导和推动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明确提出土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应具有的基础性、融合性、创意性、服务性等品质与秉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促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以草莓立体栽培为例,通过对水肥一体、养分和温度控制等成果的转化,整合组装出7种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温室利用率提高了1倍以上,为休闲观光农业增加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