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泰安:规模种植粮食 种粮大户多面临亏损

1970-01-01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少土地被转包或租赁,土地流转的速度逐步加快,也催生了许多规模种植户。为了解泰安市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现状,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开展了一次快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粮食规模种植已成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但粮价低迷,资金紧张,晾晒困难,成本增加等因素也制约着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种粮大户多面临亏损,部分人已改种其他作物或者准备退地。  

泰安:规模种植粮食 种粮大户多面临亏损

全市土地流转多用于种植粮食作物    、

记者从调查中了解到,2015年全市实现土地流转总面积92.0万亩(市亩),形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而土地流转之后多数用于种植业生产。据了解,2015年全市流转土地中用于种植业的面积为61.7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7.1%。其中用于粮食、蔬菜和水果的面积分别为29.9万亩、17.8万亩和3.9万亩,分别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2.5%、19.3%和4.2%。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种粮家庭农场1141户,其中种植面积50-100亩的共507户,占44.4%;种植面积100-200亩的共368户,占32.3%;种植面积200-300亩的共138户,占12.1%;种植面积300-500亩的共78户,占6.8%;种植面积500-1000亩的共42户,占3.7%;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共8户,占0.7%。我市的种粮状元为东平县沙河站镇沙北村续庆连,共种植1917亩。    

“出着力,赔着钱” 种粮大户一亩亏损二三百元    

宁阳县乡饮乡五厂村的刘加月2014年之前种植十几亩地,后来看到机遇,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签了10余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580亩,每年种植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可是没想到,种植面积扩大了,市场行情也逐渐变差了,如今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出着力,赔着钱,今年我得亏20多万。可是全国的大形势就是这样,没办法。”采访中,“出力赔钱”也成了刘加月最多的叹息。他告诉记者,前两年粮食产量还可以,一亩地能产450公斤小麦,可是今年产量普遍下降,只有200公斤左右。再加上这两年粮食收购价格逐渐下跌,种植更是难以为继。“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下雨比较少,地下水也不够,小麦比较旱,造成了减产。而且前两年小麦能卖到1.31元一斤,现在只卖1.13元一斤,一亩地也就收入900元,去除打药、浇水、人工、肥料、租金费用,一亩地亏损二三百元,根本挣不着钱。”刘加月告诉记者,面临这种现状,他们村有五六家包地几十年的种粮大户都已经退地了,刘加月无奈表示,虽然目前行情不好但还是选择观望看看,不会立即退地。调查中,27.3%的种粮大户开始小面积试种毛豆、黄豆、土豆等农作物。但72.7%的种粮大户认为改种其他农作物面临技术缺乏、销路不畅、人工增加等压力。岱岳区大汶口镇东武村种粮大户吴金华租种了610亩耕地,小麦收割后,全部种植了玉米。吴金华介绍,由于改种黄豆面临产量低和缺乏收割设备问题,购买设备又面临资金周转压力所以并没有选择改种其他作物。    

晾晒困难 灌溉不便也制约粮食生产经营  

调查中,晾晒困难成为种粮大户共同的心病。由于缺乏晾晒场地,45.5%的种粮大户选择将小麦收获后直接出售。刘加月告诉记者,由于没有足够的晾晒场地,小麦都会等到在杆上干得差不多了再进行收割,收割之后直接卖给收购人员。宁阳县伏山镇后伏山村一种粮大户介绍,租用粮食经营公司的存储设备,每斤粮食就得增加3分钱的成本,还不便捷,自己想建仓库又苦于没有用地,所以晾晒成了很大的问题。玉米收获后水分含量很大,不适合直接脱粒,尤其需要晾晒场地。肥城市王庄镇闫屯村一位农场主也告诉记者,秋季遇上连阴天玉米很容易发霉,“出了这么多力,看见粮食发霉变质很心疼,可是使用烘干设备烘干也需要场地。”场地缺乏成为了种粮大户面临的共同难题。除了场地这道难关,灌溉也是很大的制约因素。当前全市水利部门在有序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种粮大户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东平县沙河站镇前河崖村一位种粮大户流转种植了576亩土地,采用地下水灌溉方式,每亩地需要支付电费15元、人工费10元左右,而小麦种植至少需要浇3遍水,576亩小麦仅灌溉支出就得43000多元,因此他希望能够改变传统灌溉模式,降低种粮成本,喷灌项目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村种植户介绍,发展喷灌项目后他每亩地能节省60%的水,降低人工费30元,自己前期投资了18万发展喷灌项目,已经享受到了节水灌溉带来的省水省电省人工的便利,不过由于投资较大,目前设备还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种粮大户期盼发展灌溉项目 提高保险额度

今年小麦价格低于去年同期,粮库启动每公斤2.36元的收购保护价,但是粮库收购粮食标准严格,且需要排队等待和运输,综合考量之后,69.7%的种粮大户以低于保护价的价格,将粮食卖给上门收购的商贩。特别是玉米价格的持续低迷,导致种粮大户难以为继,90.9%的种粮大户希望政府实行玉米价格补贴,降低自身损失,确保主品种粮食生产的稳定。由于节水灌溉项目一次性投入较多,种植户期盼政府推广带动,调查中,90.9%的种粮大户急切发展节水灌溉项目,节省电费和人工费。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东平县沙河站一位种粮大户表示,遇上1年自然灾害,5年的种粮收益就打了水漂。可是当前农业保险额度较小,由于各种原因,赔付不能一次性足额到位,再加上定损额度较小,农业保险赔付额度,远远不能满足种粮大户的需求。种粮大户每亩地缴纳3元保险,最高可享受三四百元的保险金,种粮大户也普遍期盼提高保险额度,降低种粮风险。此外,种粮大户也希望市县政府职能部门与种粮大户实现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加快政策落地,使种粮大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以“一喷三防”为例,农业部门调拨后,村里将农药发放到原承包户手中,种粮大户很难享受到应有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