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动世界农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会议6月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召开。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和嘉宾国的农业部长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主要负责人共商全球农业发展大计,共谋合作与发展。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这是一次创新、团结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G20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和首届G20农业企业家论坛与部长会议同期同地举办,G20在农业领域首次实现了企业家、科学家和政府“三位一体”,实现了国际意义上的官产学协同。本报记者在会议期间对多名来自各国的农业部长、企业家、科学家进行了采访,集中报道他们的相关思考和建议,敬请关注。
资料图
农业部长会议
各国农业部长共论全球农业发展——
搭建合作平台合力应对农业挑战
在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上,各国农业部长围绕“农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与贸易等议题,并通过了《G20农业部长会议公报》。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领域负责人,就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G20部长会议这一平台的价值认识、与中国合作的期待以及未来在农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方面进行了交流。
认清当前的挑战
阿根廷农业产业部部长里卡多·布尔亚依莱指出,目前世界农业发展最大的挑战就是可持续发展,而且各国的使命是从世界上彻底消除饥饿和贫穷,使地球上的70亿人口的生活水平更好,同时还要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到2050年,世界上的贫穷情况更少,气体的排放量也能够大幅减少。
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事务委员菲尔·霍根谈到粮食安全问题时强调,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世界农业面临着很多挑战,粮食安全方面的协议不仅是关于给全球人口提供充足的粮食,同时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2015年,世界各国、各组织达成了许多粮食安全相关的协议,其中包括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即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也包括在巴黎达成的气候变化协议。对于G20各成员国来说,只有齐心协力,共同落实这些目标和协议,才能在未来的重重压力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农业部常务副部长戴瑞·奎利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人口持续增长、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无论是品质上还是数量上都有新的变化。这些都要求各国必须进行创新,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另外,他还指出,当前中国在全球的贸易,特别是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中国完全有实力来一起应对全球粮食方面的问题。
搭建合作的平台
G20部长会议是一个对话、合作的平台,为推动各国之间的沟通理解、共同行动搭建桥梁。对于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国际性会议,以及它所能取得的成就,各国部长饱含期待:
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部长克里斯蒂安·麦考利认为,中国政府创造的这一对话交流的机会非常令人振奋,大家可以坐下来认真地谈谈农业方面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他还强调,中国和加拿大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在未来两国也将继续延续畅通的合作关系,未来的合作将是非常有潜力的。
里卡多·布尔亚依莱指出,G20的重要使命是搭建一座桥梁,从而实现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的人口是70亿,到2050年将达到90亿,目前世界人口是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的,因此,G20部长会议上,各国要设计和构想的是今后20年的事情,而这些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同时,他强调阿根廷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特别在科学研究方面,阿根廷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阿根廷水产科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的合作都有密切的交流。未来阿根廷将在生物技术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面向中国市场,研究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生物技术产品。
菲尔·霍根认为,在G20系列会议期间,各国能够相互对话、相互学习,进行创新和技术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途径。他指出,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上有很多合作机会。但是双方的合作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双方企业可以在农业、高科技、信息通信技术等各个领域进行投资。
戴瑞·奎利文肯定了G20农业部长会议的重要作用,G20可以通过知识技术共享,通力合作,提高全球农业生产力,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同时,他指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往来深厚强劲,其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双边农产品贸易。特别是中澳自贸区的存在,也为中澳农业贸易搭建好了框架,越来越多的新的贸易机会,可以更好满足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这也将充分证明两国关系的成功和价值。
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本次G20部长会议呼吁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坚持创新和可持续的未来世界农业发展方向。采访中各国部长围绕“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关键词各抒己见:
克里斯蒂安·麦考利指出,创新本身不仅是实验室做的工作,还包括对土壤的改良、无人机技术的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农业、农村、农民来说,创新可以提升效率,增加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所以把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主题是很重要的。
里卡多·布尔亚依莱则强调,农业发展最主要的使命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要保护环境。在这方面,中国和阿根廷一直在进行紧密合作,合作主要侧重于生物技术领域,因为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新农业生产品种,且新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气候,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消除饥饿的情况。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口正经受着饥饿,但是生产出来的粮食却有30%左右被浪费掉。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使用生物技术,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减少气体排放,在世界上真正消除饥饿,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
戴瑞·奎利文指出,创新是解决未来农业发展问题的最好办法。当前,整个世界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枯竭、极端气候出现等等。这就要求各国必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证生产方式是有效的,农产品也是人们能够消费得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应该进一步提高知识共享、技术创新,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创新是最好的手段。
农业企业家论坛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裁卡那友·内旺泽——
企业在全球农业发展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筹建于1977年,并于1978年正式开展业务活动,现已发展成为联合国粮食与农业领域的三大机构之一。作为联合国专门从事全球农村扶贫的多边金融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宗旨是筹集资金,以优惠条件提供给发展中的成员国,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改善人民的食物营养,逐步消除农村贫困现象。在首届G20农业企业家论坛上,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裁卡那友·内旺泽就本次论坛的相关议题和成果进行了交流。
本次论坛强调了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促进全球农业发展,提高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卡那友·内旺泽指出,最核心的一点是要注重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与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对整个价值链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联合国峰会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很多目标,但是没有任何一项目标是可以单独完成的,比如说粮食安全、零饥饿或者减少贫困,这些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在整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注重私营部门的参与,因为他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本次论坛一致通过《二十国集团农业企业家论坛倡议》和《二十国集团农业企业家关于促进农业发展、消除饥饿与贫困的行动计划》两份文件,卡那友·内旺泽认为这两份文件的亮点很多,特别是突出了私营企业,无论大小,都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他认为《行动计划》与联合国2030议程“减少贫困和饥饿”目标关系密切。他指出,2030年联合国发展议程中,提出一个“零饥饿”的目标,而在《行动计划》中,强调了农业是基础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在过去30年到40年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清楚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方面的投资。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那么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农村的改革,那么就没有全国的发展。而在此次的《行动计划》当中,也已经认识到农村、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各国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投资。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
中国农业
“走出去
”正当时
G20农业企业家论坛上,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企业在促进粮食发展,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为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在农业生产、粮食收储和物流领域、粮食加工领域,包括食品的生产方面都可以发挥更广阔的作用。
“从我们自身来看,中粮覆盖整个从粮食生产、粮食收储、粮食加工,到整个品牌的生产,米面油粮肉奶茶都有。中粮希望在政府大的粮食政策稳定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各方面农业生产。”于旭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粮集团一方面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收储网络和销售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粮食出库和销售;另外一方面,在广大的食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提升产能,把握好机会。
“作为食品和粮食企业,一方面我们需要搭建高效的物流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消费市场、国内消费者和下游企业,另一方面高效的食品供应体系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农业更好地生产。”
在谈到农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时,于旭波说,中国农业“走出去”现在有很好的契机。从政策上来讲,在国家粮食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国外资源来服务国内的粮食安全,可以说是“天时”;从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上来看,作为全球化粮食农业企业,必须拥有高效的供应链,只有搭建全球高效、高质量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才能在服务全球的时候更好地服务中国,可以说是“地利”;“人和”则是说全球布局来看,供应链建设不是中粮自身可以完成的,更多需要通过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现在有一个时髦的术语叫做“Glocal”,说的是全球化战略更多地需要当地合作伙伴的支持。中粮在“走出去”过程中充分借助了合作伙伴现有的团队、设施、网络和服务全球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的发展。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实体的在海外投资、布局和经营。另一种更多是跨国合作,与国外具有生产技术和物流优势等方面的企业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可能在中国,但也是一种农业走出去的方式。”于旭波说,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农业政策更加国际化、可持续,鼓励农业更有竞争力的同时,也鼓励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广泛地参与到生产、加工、流通、品牌、食品生产等领域中去。“所以我认为国内外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应该更多学习国外企业的技术、经验、管理企业的方法,更多地走出去,向先进企业学习,最终做好中国企业在中国的事情,同时更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国外企业学习、合作,也做好国际上的事情。”
德国农业商业协会主席冯璞实——
促进共同农业投资须增进理解
G20首届农业企业家论坛提出,要促进共同农业投资、加强与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推动农业企业跨国并购和农业对外投资。那么,如何实现这些计划和目标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德国农业商业协会主席冯璞实。
冯璞实认为,第三方市场是非常必要的。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中国不仅在欧洲国家进行投资,同时还在其他国家也有相关的投资活动。德国本身在各国之间也有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比如说欧洲在中国进行投资,就是其中的一个第三方市场的范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前世界各国在进行农业对外投资时还存在一种不平衡。拿中国和德国来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可以达到600亿欧元,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仅仅是20亿欧元。这是非常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应该改变。德国的公司在中国投资兴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中国在欧洲国家投资的历史却很短,当前确实需要建立起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简称“公私伙伴关系”。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投资框架,这个框架将有利于世界各国进一步推动可持续、有效、负责任的投资。
冯璞实还谈到,对外投资最重要的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他认为不同国家的企业家应该互相理解,特别是投资方应该理解并且熟悉投资当地的文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再多的农业投资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对外投资是必要的,但是要建立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他举例说,农业企业家论坛就是一个能够很好地促进相互理解的实例,因为这是第一次在G20峰会框架下进行的与企业相关的活动。他最后强调,今年的论坛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在未来,希望中国的组织方、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国的农业部以及其他的G20相关的会议以及相关峰会的组织方能够有机会再组织类似的活动,促进企业、政府以及其他机构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
全球农业研究论坛执行秘书长马克·霍德尼斯——
缩短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距离
全球农业研究论坛(GFAR)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致力于传播农产品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性组织。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组织通过建设科研与创新平台,已经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私营企业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其工作领域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G20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全球农业研究论坛执行秘书长马克·霍德尼斯博士,就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知识共享、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知识共享方面,马克·霍德尼斯博士指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我们的农业科技创新一直有着非常大的潜力,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而且还能够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使农民、农业从业者、消费者受益。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建立通畅的信息传播渠道,研究人员与他们服务的对象建立更良好密切的关系。但是,过去一直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技术人员与他们的服务对象距离太远。那么,全球农业研究论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科研人员和技术使用者联系起来,形成很好的伙伴关系。我们也特别强调私营机构的加入,从整个农业产业价值链的角度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我们尤其关注农民在这个关系中的作用,农民本身就是创新的主体,农民的想法和掌握的技术也会影响科学家,成为科学家选择研究的课题。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科学家会根据农民的需要来选择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课题。另外,我们组织也有一些很好的推广信息技术的渠道,如电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农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技术。”
在采访中,马克·霍德尼斯博士肯定了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特别是粮食自给自足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他还谈到,当前中国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由于资源的减少、环境的恶化等因素的存在,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创新工作必须持续进行,要生产出更加有营养的食品、更多的品种。
法国农科院院长吴烨——
形成科学联盟共享农业经验
中国和法国在农业合作方面的历史非常悠久,法国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的合作已经超过了30年。G20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上,法国农科院院长吴烨博士高度评价了首席科学家会议机制,并对中国与法国在未来农业科技合作方面进行了展望。
吴烨指出,今年的G20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已经是第五届了。各个国家的农业首席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不仅讨论未来农业发展战略的问题,还讨论科技发展的问题,大家可以形成一些非常好的想法。例如,会上法国做了一个关于“小麦计划”的报告,这个计划对法国和中国都非常重要。又比如,德国建立了一个关于减少粮食浪费和损失的平台,这个平台把全球项目和相关专家整合在一起。数据显示,全球生产的粮食有30%会在整个食物链中损失,因此要消除和减少这种情况,也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全球行动来完成,这是一个关乎整体的国际农业活动。可以看出,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大家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共同应对全球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吴烨还分享了法国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知识共享方面的经验。在法国,农业各个领域都设有一些专业机构,这些机构可以将科学家、技术人员通过地方商会组织在一起,开展专业技术的应用。以葡萄酒行业为例,法国农科院有专门从事葡萄基因组的研究科研人员,以及葡萄加工方面的知识积累。科学院与科研机构合作,把这些基础知识转化到企业和技术部门,再转化到下游的农民那里。可以说,法国的技术转化和推广的链条是非常完善的,能够保证科技成果从科学家的研究推广到中游科技推广部门再到下游的农民手中。
本版文字采写:本报记者吕珂昕白雪妍本版摄影李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