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机器换人”让农业后继有人 “粮二代”开着农机回来了

1970-01-01

又到夏粮收获时。东阳农村的稻田里收割机隆隆作响,奏响了浙江粮食产业“机器换人”的变奏曲。

资料图

在这里,越来越多“80后”“90后”接过父辈的班,驾着农机在田野里驰骋。他们曾远走他乡,或求学或参军,试图摆脱土地的束缚。可如今,当农业“机器换人”的浪潮兴起,他们重返农村,成为弄潮儿。

近年来,东阳市农业部门扶优扶强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尤其以“粮二代”为突破口,大力实施购机补助政策,通过“机器换人”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

买农机一掷千金

在东阳六石街道,“80后”姑娘王美君年纪不大,却已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好手。父亲王继芳也放心当起了甩手掌柜,将自己的150亩农田都交到了女儿手里。

可就在几年前,父女俩还曾因该怎么种粮的事闹了一年多的别扭。

王美君大学毕业那年,因心疼老父亲,毅然回乡帮忙种粮。也是在那一年,村里的种粮大户花7万元买来了镇上第一台插秧机,引得大家都前去围观。在人群中,王美君第一次见识了高效农机的魅力,只见随着插秧机翻动,秧苗一片片地栽到了田里。她对农机可谓“一见倾心”。

“这不就是我要发展的高效现代农业吗?”在回家的路上,王美君便开始兴奋地谋划着自家农场买插秧机的蓝图。“老爸从此就可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了。”

不曾想,王美君回家和父亲一提买插秧机的事,却被浇了一头冷水。“太贵了!请一个人工一天才40块,一台机器就要7万块,得多长时间才能回本啊?”老父亲一边掐指盘算着,一边数落王美君的想法不切实际,“种粮就得踏踏实实,不要看见那些花架子就心痒痒。”

之后,不管王美君怎么游说,父亲始终不为所动。于是她决定“另起炉灶”,自己在周边又流转了80亩农田,还借钱买了农机。好在东阳市农业局当时有农机购置补贴,王美君只花了约4万元就买到了向往已久的插秧机。

第二年春耕时,王继芳请来了25人帮忙插秧,忙乎一天才能插秧25亩;而另一边王美君靠着插秧机,两个人一天也能完成25亩。效率高不说,除去燃料成本,一天就省下了七八百元的人力成本。一年下来,她的80亩地净赚3万多元,一点不比王继芳的效益差。看到了对比,王继芳也终于松了口,第二年便开始让女儿接手自己的农田。

有了父亲的支持,王美君更有底气,一边扩大流转土地面积,一边大跨步式地买农机。五六年来,王美君先后购置了43台(套)农机,仅仅烘干机就多达25套,一天能烘干稻谷450吨。流转土地面积1200多亩,提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辐射周边多个镇乡,仅2015年就开展农机化服务作业超10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