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携手“云计算” 为传统农业植入智能基因

1970-01-01

在山西省农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鲜事、稀罕事,比如,手机或鼠标轻轻一点,智能大棚里的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实时信息尽收眼底;二维码一扫,从农产品种植到交易各环节的记录一目了然……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等等,农民全凭的是经验、靠的是感觉,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耕作,并把这些经验与方法一代代传授,延续至今。但是,这一切在物联网时代发生了变革。  

携手“云计算” 为传统农业植入智能基因

说起“云计算”,很多人自然会想到这是IT行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事情。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云计算”已被更多地应用于农业领域。    

改变种地历史的智慧农业    

轻轻点击一下鼠标或者是发送一个短信,就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温室大棚自发地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条件,在以往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自适应控制系统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开启了设施农业精准控制的时代。这套系统可以检测9项环境指标,通过大棚内安装的传感器,将温室空气、土壤、水和光照等信息传输到控制柜,经电脑分析处理后可实现自动调节,对农作物自动灌溉、施肥、补光等。互联网基础上实现远程操控,让农业变得更时髦。据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宋建成介绍,如果大棚里面的光线不足,通过短信远程就可以操控它的补光器,发送一条短信,三到四秒钟,补光器就能够接收到信息开始工作。把模糊的农业信息变得更加精准,并且能实时做出反应,这种变化能带来什么呢?记者来到这套系统的第一个受益者——太原市小店区绿保种植基地。基地种植户刘志峰在自家的一个花卉大棚里率先安装了这套系统,最大的感触是他雇人劳作的费用减少了。刘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之前一个大棚需要雇用5个人看护,而现在有了这套智能控制系统,他一个人就完全忙得过来,一年下来就节省人工支出12万元,而一套设备市场价为6万元,也就是说,半年时间就能回本。不仅如此,精准调控使得植物生长更加健康,花卉品相提高了,自然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刘志峰说,用了这一套自动化管理以后,把花窖的整体光照、温度、湿度调节得比较精准,颜色亮,冠径也长得比以前要大得多,每盆能比以前多卖两三块钱。据了解,该系统主要是针对温室环境调控普遍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自适应能力弱、网络化程度低、劳动力浪费严重等问题开发的,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组态分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温室大棚多种环境参数的在线监测和各类辅助设施的自动控制,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自适应调节。经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自适应控制系统在同类研究中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信这个系统推广到市场中去,将为传统农业植入智能的基因。    

把优质农产品带上“云”端

在沃尔玛超市货架前,市民牛先生正在用手机携带的软件,扫描一盒鸡蛋包装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立即就查到该商品的产地介绍、营业执照、自产自销证明等信息。他说,二维码一扫,从农产品养殖到交易各环节的记录一目了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怎样选择购买放心食品,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事。罗克佳华公司与农业部、中国优农协会联手建设的全国最大的优农物联网综合平台,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让大家都能吃上环保、安全的农产品。老百姓只需用手机扫一下商品的二维码,其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信息便尽收眼底,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利用此平台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