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转型发展亟待产业链创新融合
“集约化水平不够高,粗放式的规模增长依然存在,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成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瓶颈,是设施农业的发展迈向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隋斌说。 日前,在沈阳,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主办的“2016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大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把脉我国设施农业的产业发展。
设施农业转型发展亟待产业链创新融合
集约化水平不高 是设施园艺大国但不是强国
从1988年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开始在辽宁海城进行推广,年产量1.5万公斤。到了1996年,又研发出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年产量达到2万公斤。本世纪研制出的第三代节能日光温室,年产量近3万公斤,取得了显著成效。 辽宁日光温室的发展是中国设施农业的一个缩影。 “在全国,设施农业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从设施农业的建筑面积来看,据不完全统计,连栋温室达到4.62万公顷,日光温室69.7万公顷,塑料大棚137.67万公顷。设施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驱动,在很多地方设施农业甚至成为支柱产业。”隋斌说。 但是,虽然我国是设施园艺大国但不是强国。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看来,我国温室塑料大棚的面积加在一起占全世界85%以上,但从生产效率来看,存在显著的问题,比如,土地的产出很低,现在设施蔬菜的年平均亩产是4553公斤,日光温室蔬菜的年平均亩产7047公斤,是荷兰产量的六分之一。
机械化水平不高 设施装备与发达国家存差距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稳步发展,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据初步测算,2015年达到30.74%。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称,设施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设施农业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已聚集有一二三产业领域诸多资源,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机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就农机装备而言,荷兰的设施装备分了65个小类,而我们国家仅仅有37个,国外的65类装备大量运用生产,而在我国不少还是空白,大部分还在研发试验完善阶段。”农业部农机化司刘云泽处长说。李天来举例,在日光温室中,还存在设施设备简陋,用地不科学,以及环境调控能力比较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比较低等问题。
粗放式规模增长 盲目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全国设施蔬菜和水果的优势区域的辽宁,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健介绍,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设施农业总产量3244万吨,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729亿。但是,设施农业粗放式的规模增长依然存在。李天来举例:日光温室的产品质量不高,无论是外观和营养品质都待提高。“生产过程中来看,个别地区缺乏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盲目发展的比较多。有时候看到有一些地区一些设施,距离乡镇很远,周围配套设施缺乏,没有统一的规划。”李天来说。“产业内上下游中间的融合不够紧密,多功能拓展不够充分,综合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特别是原创的科研成果还不够多。”隋斌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