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无人机展现劳作技能 进军农业领域大展拳脚

2016-09-28

近年来,无人机以其高效、灵活、操作简便维护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环保且无需起降跑道、地形适应性好等优势迅速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好帮手。但在无人机使用的过程当中,农民也会面临一些最基本的困难。  

无人机展现劳作技能 进军农业领域大展拳脚

随着我国经济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农业的诸多政策倾斜和法律改善,我国的农业用地逐渐走向合作化,集约化,规模化,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药物喷洒    

药物喷洒是农用无人机最为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植保无人机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等特点,为农户节省大型机械和大量人力的成本,全国各地不少地区都已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药物作业,受到了人们的肯定。保险勘察,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难免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农民受损。对于拥有小面积农作物的农户来说,受灾区域勘察并非难事,但是当农作物大面积受到自然侵害时,农作物查勘定损工作量极大,其中最难以准确界定的就是损失面积问题。农业保险公司为了更为有效地测定实际受灾面积,进行农业保险灾害损失勘察,将无人机应用到农业保险赔付中。无人机受灾定损,解决了农业保险赔付中勘察定损难、缺少时效性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勘查工作的速度,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了农田赔付勘察的准确性。    

生长识别

识别出苗率和作物密度:无人机可对测定点进行多光谱图像数据采集,而这些数据经过校正、标定和处理后,就可以将作物从附近的植被中识别出来。进而,每平米的作物密度将会被计算出来,然后生成作物密度图。识别氮不足的小麦和玉米:无人机可搭载光学传感器采集田地中不同区域的红外遥感图像。这些红外图像数据将会在同一天内被校正、标定并处理,从而探测氮供给不足的作物。评价作物早期健康情况:在进行关于作物早期健康情况的参数的地面采集时,也可利用无人机采集这些作物的多光谱图像,进而来识别田地中早期作物的产量潜力、营养水平、长势和密度。    

信息监测

无人机农田信息监测是利用以遥感技术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对大面积农田、土地进行航拍,从航拍的图片、摄像资料中充分、全面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周期等各项指标,从而便于农民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无人机农田信息监测具有范围大、时效强和客观准确的优势,是常规监测手段无法企及的。了解疾病症状:无人机在疾病控制方面的其中一个应用就是了解大田中作物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从而使农民在下一季的种植中能够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寻找虫害症状:农民需要监测作物的虫害情况,来决定杀虫剂应用的需求区域和剂量。监测杂草侵害:农民需要监测作物的杂草侵害情况,来决定除草剂应用的需求区域和剂量。监测作物水分需求状况:农民需要监测作物的水分需求状况,来制定浇灌计划。记录耕作和作物轮作的影响:农民需要监测耕作和作物轮作对作物出苗率、长势、产量的影响,来确定每年种植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除以上四个用途外,还可进行播种、授粉、施肥。相比传统农用机械,无人机具有精准度高、效率高的特点,可将农民从繁重的植保作业中解脱出来,利于规模化生产,这些都使得无人机成为农业植保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门。    

但是,在无人机使用的过程当中,农民也会面临一些最基本的困难。    

第一,农户的无人机操作技术不够成熟,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农户对无人机的操作技术上或许会有些许缺陷,这种缺陷会导致农药喷洒不均匀,对作物本身产生影响。

第二,无人机使用的成本太高,普及率低。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对于许多个体农户而言,农用无人机的成本可能就是一个天价,远远不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第三,农用地的构成和种植类型过于细碎,缺少大农场所具备规模。不同的农作物使用不同的农药,不同的农户对自身的农地也有不同的认定标准,这就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不便,给机械化和技术化的推广带来了许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