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雷沃杯2016“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一)       

2016-11-16

编者按

雷沃杯2016年“全国20佳理事长”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后,得到了全国各地农机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按照评选活动的标准,各地农机部门积极推举了候选人,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刊登这些理事长的优秀事迹。

湖北省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清阳:

着力打造绿丰模式 做生态循环农业

生在农村的李清阳一直想改变农村贫穷的面貌,在农业生产上有所作为。他于2014年在湖北京山县牵头成立了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经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是一家集粮食种植、大棚温室反季节蔬菜种植、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粮食烘干及收储、农作物秸秆回收、秸秆转化食用菌生产、废料加工有机菌肥等为一体经营模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李清阳热爱农机事业,善经营、会管理,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拓展业务范围。2016年,合作社经营总收入预计将达到2500多万元,实现利润380多万元。服务农民、发展农机事业是他的梦想,诚信为本、扶贫济困是他的做人原则。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农机资源、服务网络等优势,全方位开展机械耕整、机械育插、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烘干等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农机作业、病虫防控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带领当地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实现科技增收,共同致富。

针对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大面积焚烧以及养殖场污染环境,造成生物资源浪费的实际问题,他致力于将农作物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作为经营开发的重点项目,聘请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专家技术合作,投资100多万元,购置秸秆打捆机8台,增购秸秆粉碎机10台,实现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为养殖业、食用菌生产提供原材料,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投资200多万元,兴建食用菌“双孢蘑菇”工厂基地,充分利用育秧大棚育秧结束后的空闲,大力发展平菇、蘑菇、香菇、双孢磨菇等食用菌生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秸秆回收再利用生产双孢磨菇,集中建设双孢蘑菇生长房,实现统一管理、规范经营。

福建省长汀县清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傅木清:

做新型职业农民 为丰收努力耕耘

2006年冬天,外出打工小有积蓄的傅木清决定回乡创业。他和几位乡亲一起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三洲、濯田等乡镇连片承包流转耕地种植水稻,并于2008年注册成立清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病虫害机械化防治和统一机械化收割等“五统一”农田作业服务,以订单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形式,不断扩大服务规模。

多年来,“种水稻,利润薄”的观念已经深深刻在许多农民的大脑中。如何提高种粮效益这也是傅木清选择投身农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傅木清认为,答案在于机械化、规模化种粮。几年来,傅木清和几位股东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购置农机,实现了一条龙机械化生产,为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优质水稻提供了技术与设备保障。2012年3月,傅木清投资350万元,建立了福建省首家工厂化育秧中心,打造集工厂化育秧、炼苗棚、全程农业机械化机库、新型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维修服务中心、优质稻加工于一体的水稻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中心。育秧中心可供大田2万多亩种植,工厂化育秧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工厂化育秧时间比大田育秧缩短15天左右。

“我是农民的儿子,做好农业、服务农民是天生的职业,也是应担的责任。”傅木清这些淳朴的话语无不透露着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感情。作为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长汀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如何通过合作社,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傅木清近两年经常考虑的问题。傅木清就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收贫困户以自己的土地等入股加入合作社,改变他们单独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时吸纳他们成为合作社的农业工人,增加他们的收入。

黑龙江省绥棱县双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全柱:

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服务水平

2011年8月,宋全柱以民企联办形式组建了黑龙江省绥棱县双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来,他带领合作社不断探索创新管理经营机制,采取农民带地入社、利润分红的方式,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使合作社取得了快速规范发展。在经营管理上,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则,实行一人一票制,真正做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维护了社员利益。

作为以民企联办形式组建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宋全柱一方面始终坚持依托龙头企业,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原料种植基地,采取订单生产形式进行甜玉米、糯玉米种植。企业先预付种子、化肥和技术支持,解决了合作社作物种植的销售、技术、生产资金难题;合作社实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生产原料,实现了合作社与企业互惠互利。通过“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经营模式,更加紧密了合作社与企业、农户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牢不可破的“铁三角”。

宋全柱依托合作社建立了绥棱县靠山现代农机示范园区,采用大机械联合整地,机械效率大大提高,粮食增产效果明显,去年参观学习的各类人员达2000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园区内还建设了600平方米培训教室,配置了全套教学设施,免费提供农机技术培训,目前已被确定为绥棱县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同时,还与龙头企业联合打造生态有机农业品牌甜玉米,具体负责保证原料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作物种植严格把好生产标准关,采用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获“四统一”,保证了农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此外还与省内各种养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搞强强联合,共同完善生产、加工、销售链条。

安徽省濉溪县百善支农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谢好学:

辛勤耕耘 开创农机服务新天地

谢好学涉足农机行业已有21个年头。多年前,他看到农机户们各自为战,机具利用率低,效益不高的情况,便萌生了成立农机合作社的念头。2008年1月24日,他牵头成立了濉溪县百善支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过8年多的努力,合作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当地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

合作社采取了带土地入社、带农机入社和带资金入社三种模式,成员由当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216人。刚起家时,仅有4台联合收割机、5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5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3台,小麦收割机54台,大型植保机械12台,运输车辆20台,配套机具165台。目前可提供小麦、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耕、耙、播、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年服务农户2200多户,作业面积17万亩左右,创服务收入510多万元。

为了带领社员积极应用农机化新技术,谢好学经常组织社员参与农机技术和安全生产培训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展示活动,以提高社员的服务能力。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活动,先后承担农机深松整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作业任务60万亩,配合农机管理部门举办现场会、演示会、技术培训会年平均10余次。2014年谢好学率先引进新型高性能播种机探索秸秆禁烧条件下大豆播种问题,2015年瞄向“植保飞防”,尝试开展无人机防治。农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当之无愧。

在谢好学的带领下,合作社稳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2015年安徽省农机修理工技能大赛上,谢好学凭借其高超的技艺获得个人一等奖,合作社成员组成的淮北市代表队获团体3等奖;同年,在全国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上谢好学获得全国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兴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王新:

凝聚智慧促发展 农机服务树标杆

在广东省湛江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展农机改革的道路上,活跃着一个惠农强农、坚持创新农机服务的80后,他是湛江廉江市良垌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王新。多年来,他坚持以发展农机化带动社员致富为己任,带领广大社员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机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新道路。

2008年,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全王新回老家过年,沿途被家乡大片土地撂荒的场景触动。全王新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带了100多万元回乡承包土地搞农业。当时,由于没有农业技术和现代管理的经验,一年多就把他多年的积蓄全部亏空。但是,全王新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持再坚持,吸取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传统农业必须要创新,走产业化、机械化、专业化、高效化道路。

2010年1月,他带领12名农民群众发起成立廉江市良垌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集农机化、现代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从种、收、购、销、加工等一条龙服务,实施全面发展。该合作社推行“集体把控、人机联动”的创新混合模式,最大程度凝聚团队力量和智慧,有效带领农机行业走向职业化、高效化、科技化道路。经过两年多的辛勤付出,不仅合作社种植的农产品由亏转盈,旗下的农业机械服务队还打响自己的品牌,目前,该合作社是湛江市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服务农户最多的合作社。

2011年夏收,全王新正准备把收割机开进自己几百亩稻田的时候,突然听到天气预报说十二级台风即将来临。全王新毅然做出决定,把收割机开往河潭村的稻田里,及时帮村民收割完稻子,将损失降为零,以诚信兑现承诺。但全王新承包的几百亩水稻,却因来不及抢收而被台风吹走,损失高达20多万元。全王新说:“做人就要讲诚信,先人后己是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也是做生意之道。千金难买诚信,有舍才有得!”

陕西省西安市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拓:

围绕农机做文章 搞好服务促发展

2010年7月,薛拓自发带头成立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机具维修,统一调度管理,统一技术指导。

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薛拓认识到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必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了三个百亩高产展示田,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实现农机农艺结合。这三个展示田持续保持着西安市长安区小麦玉米大面积种植的最高产纪录。2013年,在薛拓的带领下,合作社在长安区杨庄街办建立了占地200亩的陕西长丰航化农业植保基地,建成飞机跑道400米×20米,适宜各种飞行器作业。2012年建成10吨种子加工成套流水线1条,年加工小麦良种600万斤。2014年9月,合作社率先在长安区建成30吨粮食烘干塔,连续三年在长安区应用玉米籽粒收获机和烘干机,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籽粒,直接倒入烘干塔烘干,玉米籽粒收获、烘干一体化在陕西省尚属首家。

由于充分运用先进的新型农业机械和实施土地托管,在种田方面亩均减少2个工作日,耕种收等每道机械作业程序的费用每亩均比市场价低5元,全年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机械费用每亩共降低30余元。亩均减少直接投入55元、减少劳动力成本150元。另外机械耕种效率提高50%,机械收割率提高40%,机械油料消耗降低20%左右,农机户效益提高30%以上。

由于业绩突出,薛拓于2016年9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十佳农民”;2015年2月被陕西省农业厅授予“高级职业农民”;2007、2008、2009、2012年共四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

河北省石家庄市天亮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

不断探索创收新路子

天亮合作社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柳林屯乡东牛村,是一个集农机服务、农业种植、农资经营于一体的合作社。该合作社2012年注册成立以来,在理事长赵军海带领下,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过硬的技术赢得四邻八乡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合作社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汪洋副总理到该社调研,对大田托管及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给予肯定,表示该项模式全国可复制。

赵军海热爱农机化事业,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想到了创办农机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2673亩,覆盖范围26个村,社员230名,固定资产达到800万元。2016年完成大田托管服务面积1.5万亩。合作社种植核桃、谷子、大豆、紫麦等果树和经济作物1600亩,烘干加工粮食1800吨,销售化肥、农药、种子200万元,年经营服务收入550万元,实现盈余300万元。合作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章程,健全了组织机构,管理规范化。对社员实行“收入保底”政策,对每个出资社员都有独立账户,盈利后按规定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教育基金、风险基金,剩余利润成员按比例分红。

赵军海带领社员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谋划转型发展,拓宽经营范围,探索增加收入新路子。在种好地基础上,开拓深加工市场,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了“JCJ”模式。即:J—农业机械智能化,C—生产产业化,J—农产品加工现代化。通过“JCJ”模式,将互联网或物联网引入农机,开启了职业农民种植智慧农业,减少成本提升效益。为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合作社与中国科学院共同选育、示范推广来自于野生、非转基因多功能紫麦,订单种植紫麦千亩以上。建立农产品追溯档案,从绿色种植到安全餐桌,注册“天亮”牌商标,通过种植、加工紫麦、谷子、大豆等农产品,实现品牌化经营。

河南省台前县新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佃秋:

情系农机 耕耘大地

马佃秋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农机事业的满腔热情,艰苦创业,从当初一台拖拉机和一台小麦收割机起家,到2011年联合河南省前台县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创建了新科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过几年的发展,该合作社成为全市远近闻名的农机科技示范户。

1992年中学毕业的马佃秋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油机技师。在部队期间,他刻苦钻研技术,并逐渐对机械和电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参加电子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大专班学习,很快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机械使用及维修技术。马佃秋将自己对机械的热情延续到了农机上。转业后第二年,他就投资近20万元,买了收割机、拖拉机,近年来,又先后投资30余万元,购买大型拖拉机、玉米收割机、农用航空器及其它配套农机具,农机服务越做越火。

2014年,马佃秋组织合作社成员购置了6架农用植保航空器,组建飞防服务队,作业效率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合作社积极开展玉米机收、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等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两年来,合作社参与承担县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3项,完成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3000亩,机械深松面积8000余亩,培训农机技术人员230余人。同时,培养了台前县第一批农用植保航空器操作员,组建了“台前县植物保护飞防队”。2015年马佃秋参加“河南省农机技能比武大赛”,获全省理论考核第一名。马佃秋的农机服务业越做越大,在周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不断有人慕名前来拜访、讨教。他总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技术、看法讲解给他们,帮他们解决问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从事农机服务事业是大有希望的,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农业机械化广阔天地中去。马佃秋在农机创业道路上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用辛勤和汗水谱写农机服务的辉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