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机行业注入新动能
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个“一号文件”2月5日正式发布。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3万字,共分6个部分33条。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行业责无旁贷。
记者注意到,“农业装备”和“农机”关键词再次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该文件对农机在生产、使用、销售等环节都有具体的政策导向,这对农机行业无疑是极大利好。特别是提振了下行的农机行业的信心。
低位运行令人揪心
“玉米收获机厂商今年底还能剩下几家”?这是大田农社评论员刘文华发出的疑问。近年来,一度火爆的玉米收获机行业风光不再,连续两年产销量下滑让行业参与者颇感苦恼,这片红海已经让一些企业被迫退出。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2月7日晚间发布行业运行情况简报显示,玉米联合收获机2016年呈现断崖式下跌。2016年骨干企业生产玉米机4.1万台,下降43.54%,销售玉米联合收获机5.9万台,同比下降了13.78%。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则基本退出市场。
记者采访获悉,2016年的玉米收获机市场面临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和玉米价格下跌等三重利空因素的影响,市场压力持续加大。“很多厂商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山东常林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
不仅是玉米收获机,其他农机产品的产销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提供给中国工业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1亿元,增幅仅为1.39%,比全国机械行业利润增速低4.15个百分点。利润增速呈现乏力态势。
从具体产品来看,尽管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部分产品有增长,但拖拉机和收获机等行业主要产品产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以拖拉机为例,2016年行业骨干企业拖拉机产量折合标准台数下降9.0%。其中小四轮拖拉机下降15.58%,手扶拖拉机下降16.55%,大中拖下降7.25%。
“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为继,农机行业在结构调整中遇到新问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星光农机也难以独善其身。该公司不久前发布的业绩预减公告称,该公司2016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与上年同期相比缩水四至六成。
我国农机行业在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低位运行并将成为常态。在此过程中,市场需求和用户结构也将发生转移。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并购重组等连横合纵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很多其他行业曾经或正在经历的自我生态进化。变化了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只是低位运行更加考验选手们的智慧和套路。
一号文件提振信心
如果说低位运行让农机行业的参与者感到压力,那么刚刚发布的一号文件则为行业带来了希望。记者注意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多处直接或间接提到农机,不仅提振了行业信心,也为农机工业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其中提到“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提升农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这可谓切中肯綮。
记者采访获悉,尽管很多产品近年来出现了市场下滑,但我国农机产品品类仍然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目前,我国农机产品的品种为3500种左右,仅为全球农机品种总数的一半,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等领域农机产品的空白点依然很多。农机企业可据此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避免进入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红海。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努力改进补贴政策实施方案,但包括黑龙江、江西、广西等多个省农机局局长近年来因涉案农机购置补贴锒铛入狱。仅江西农机系统一次就被曝出45人涉案,涉及省市县三级农机局长高达20人。与此同时,不少知名国内外农机企业也被暂停或取消补贴资格。
“惠民补贴屡屡被套取,说明制度的完善已刻不容缓。”在非常农机(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在1126人的参与者中有近一半认为补贴政策实施方案需要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改进政策实施方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完善政策”应是对有关部门的鞭策。
记者还注意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离不开农机支撑。他认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只有利用机械代替人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竞争力。展望未来,农业生产的全程全面机械化是大势所趋。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机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应当看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既是政策这只“有形的手”的导向,也是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使然。不难想见,中国农机行业将在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后获得新的更大发展,而且他们将在全球市场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如一拖、雷沃、中联重机、天津勇猛、常州东风、苏州久富等。
迈向智能不忘初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提出“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这在农业部2月7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亦有充分体现。《意见》提出,启动实施《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而这个此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行动方案就已提出,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农机装备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当前,农机行业正以国家推动智能制造试点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农机典型骨干企业内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农机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等试点应用。通过智能工厂的设计更新,缩短新产品的上市周期,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
作为一家农业装备供应商,山东常林集团在智能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该公司通过建立精益化、柔性化、均衡化的全过程智能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
借助浪潮GS供应链与生产制造系统,常林打造了“智能工厂”,创造了“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的智能制造行动流,实现了下单-生产-物流-服务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制造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农机产品质量,这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富所说,国内企业要成为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就要用工匠精神打造产品和品牌。而这又离不开“服务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初心。
记者观察
不确定的和确定的
尽管农机市场2017年的亮点依然存在,蔬菜收获机械等黑马产品仍将出现,但“低位运行”已经在农机行业形成共识。无论是行业专家的观察还是企业家的切身体会。
农机协会日前发布的行业运行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比全国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低1.64个百分点。农机工业2016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呈现乏力态势,达到了十年来的谷底。
展望2017年,农机市场依然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农机市场在数量上、质量上和结构上都依然大有可为。短期乃至中期的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无论是从横向的工程机械等其他行业看,还是从纵向的国内外农机发展史看,都不难做此判断。
从大企业动向看,跨国公司近年来加大了在中国发展的步伐。这一方面得益于跨国公司不仅挟技术优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是因为中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美国约翰迪尔等外资品牌的开放,有的产品补贴额度甚至一度比本土品牌还要高。
包括美系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以及日系的久保田、洋马等都纷纷通过并购或独立建厂等方式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为下一轮的发展卯足了劲。特别是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日前举办第二工厂奠基典礼仪式,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的第二工厂主要生产拖拉机、轮式收割机等产品,计划于2017年11月投入生产。
在这不确定与确定之间,有几点可以肯定:一是竞争更加激烈,挣钱没那么容易了。拖拉机、收获机械等农机大宗产品市场难言乐观,厂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二是品牌效应将进一步凸显。那些质量好服务佳的品牌农机将进一步获得用户的青睐。
为此,农机制造商应该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售后服务,特别是要对国三新产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更加重视经营中的资金、政策等风险管控。中短期调整会给农机行业带来阵痛,但农业机械在未来5~10年仍然具有刚性需求。对此,我们坚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