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农业产业园 耕耘新动能

2018-07-18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了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加上此前的两批次共有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怎么种地?在农产品加工、销售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这就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那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如何种地的呢?

种脐橙用上大数据

水肥药一体化准时准量,使生产标准化、智能化、便捷化

农作物产量高,但价格卖不上去,怎么办?

江西信丰县农友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脐橙种植为主的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的千亩脐橙示范园一年产量达上千吨。但合作社负责人罗汉阳说,合作社的效益难以发挥到最好。“原因主要是难以对脐橙的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控,产品销售模式也比较传统。”

信丰全县共有脐橙种植面积20多万亩,产量20多万吨。但是,过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既增加劳动成本,又无法实行科学管理,效益不明显。为了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效益和品质,信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打造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三大平台。

信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钟鼎说,三个平台的建设,分别瞄准了脐橙的生产、质量监管和销售三个环节。

钟鼎说,产业园60%以上脐橙产业实行了智能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操作,全县2270亩设施蔬菜实施了智能水肥、温湿度控制系统,加快了智慧农业的进程。世界各地的人通过扫描脐橙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这个脐橙出自哪个地方、哪个果园,是怎么长成的。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还可以可视化地观察到绿色有机无公害脐橙的生长全过程。

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正在着手建立脐橙大数据平台,力争使全县9600多户脐橙种植户都实现数据共享,让广大果农通过手机就能了解脐橙种植的科技信息。

在产业园核心区,信丰引进的龙头企业——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生产销售各环节运用了脐橙大数据。在推行果园水肥药一体化应用上,用肥用药准时准量,实现机械智能操作;在果品加工上,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智能分选出不同颜色、大小、酸甜以及各种口感口味的脐橙果品。公司负责人李远恩说:“我们的大数据平台使生产标准化、智能化、便捷化,通过各基地和加工线传输回来的信息,按照设定的程序标准,指挥生产、加工机械智能应用,可以提高脐橙产量和质量。”

辨米质依托物联网

“三确一检一码”实现全程质量追溯,专家云及时答疑解惑

当农产品全国知名,“假冒伪劣”开始充斥市场,如何保真?

五常市作为黑龙江省优质寒地水稻的主产区县,从前一直被“五常大米乱天下、天下大米乱五常”的难题所累。五常市水稻种植人数多,市场庞杂,就使得五常大米的“假冒伪劣”有了可乘之机。为破解这一难题,五常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物联网中心应运而生。

物联网服务中心根据农业发展实际需要,以大数据采集控制和专家云两大平台为支撑,开发建设了水稻溯源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电子信息服务体系和政务资源服务系统四大服务体系。

中心工作人员小宋告诉记者,产业园物联网最核心的一环是水稻溯源服务体系,主要通过“三确一检一码”实现对五常大米的全程质量追溯,解决了“哪些是真的五常大米”的问题。

三确——确地块,结合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将五常215.5万亩水田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定位到农户、地块和边界,从而实现对水稻的总量控制和分户核算;确品种,将全市15家有繁育资质的企业纳入系统管理,在种子繁育企业基地实现统一包装物、统一购种凭证;确投入品,根据购药购肥凭证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确定地块农药、化肥等施用量,从根本上保证了五常大米的品质。

一检就是质量检测,通过黑龙江省五常大米检测中心,对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每批次产品进行真假鉴定和质量检测。

一码则是运用最新的防伪技术,对五常大米包装进行防伪,“一物一码”,覆盖稻田面积64.5万亩。

“要是没有这物联网,俺们家这水稻可就遭殃了!”五常市水稻种植户老王提起物联网直竖大拇指。今年春天,老王发现自家的水稻总是不出根须,难以扎根在水田中,这可急坏了老王一家,幸亏儿子提醒他:“爹,物联网工作人员不是在你手机里装了个软件吗,你试试呗!”就这样,通过软件互动功能,老王直接把图片发送至平台,不到半小时,老王就得到了专家回复的解决方案。

2018年五常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又有了哪些新规划?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雪峰表示,五常市在原有12个产业示范园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6处高标准产业示范园,园区全部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标准化、生态化。还将构建“稻米观光+稻米体验+稻米加工+稻米品鉴+稻米营销”的四季全产业链,缔造五常稻米农业旅游品牌,示范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二三产融合加速

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生态观光、休闲、教育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

农产品价格时有波动,如何保障农民收入不受影响?

正值小龙虾上市的好时节,湖北潜江市渔洋镇跃进村虾稻共作基地里虾肥田美。一组村民黄国强找来插秧机,用了半天时间便将自家18.5亩地栽种完毕。“这要是在一年前,这些地至少要栽种四五天。”黄国强告诉记者,以前地特别分散,种地费时费力,有些田地都撂荒了。

渔洋镇党委委员何红社告诉记者,在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今年年初,潜江投资6000万元打造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园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64万亩,预计小龙虾产量12.7万吨,产值50.8亿元,形成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种养新格局。

“园区创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进‘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坚持清水养好虾,从源头保证高品质。”潜江市水产局高级工程师周浠说,小龙虾需要水稻带来的天然饵料,水稻需要小龙虾提供的天然肥料,可以实现农田减肥70%以上。去年潜江成立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对小龙虾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专业检验,确保“上桌前的安全”。

高品质带来好口碑。在今年小龙虾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潜江小龙虾销售不仅没有受到冲击,还实现了量价齐升,逆势飘红。

潜江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大力发展小龙虾全产业链。以华山、莱克为代表的农业企业依托小龙虾养殖,发展集选育繁育、加工出口、保健食品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模式。目前园区共有加工企业13家,固定资产12.6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可生产虾仁、整肢虾、甲壳素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种。

在产业园核心区,龙湾镇积极打造“章华田园综合体”。“我们以章华台遗址、章华湿地花海和规模化虾稻共作基地等旅游目的地为切入点,打造生态观光、休闲、教育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形成‘抬头摘水果、低头赏花朵、田边钓虾’的乡村旅游带。”该综合体负责人章龙介绍。

如今,潜江虾—稻产业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去年,小龙虾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3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