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资讯中心

听种粮大户畅叙“一年之计”

2019-05-23

河北省成安县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大型喷灌机在对小麦实施节水灌溉。本报记者乔金亮摄

如何在春耕中坚持“稳”字当头,做到稳面积、稳产量,并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今春各地农户努力的目标。春耕期间,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山东、河北、湖南等地,对几位种粮大户进行了采访,从他们的故事和账本中,捕捉今年春耕的新变化,感受农业的新气象

当前,春耕生产进入高峰期。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目前,全国已播种农作物7.5亿亩,完成春播意向的55.9%。其中,早稻栽插基本结束,中稻栽插过一成,玉米播种近七成,大豆播种近三成,已播作物出苗长势正常。广袤田野上,纵横阡陌间,一幅绚丽的春耕图景尽收眼底。

稳——

效益优先有新提升

地点: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人物:高城镇祝家村种粮大户孙兆义

站在地头,42岁的种粮大户孙兆义给记者算起了账:“俺承包的这300亩地,去年玉米平均亩产1300斤,今年小麦亩产至少1000斤,纯收入能有12万元。”去冬今春风调雨顺,麦苗长势良好,老孙正盘算着秋后再流转300亩地扩大种粮面积。

“谁说种地不赚钱?我家的轿车、电器都是靠种地添置的。”孙兆义说,5年前,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300多亩地,全部用来种植小麦和玉米。这些年,尽管粮食价格有所下调,但他的收入不减反增,用他的话说,“秘诀是规模效应、节约成本”。现在种粮早就实现了“机器换人”,这300亩地,孙兆义不用再雇人了,仅人工成本每亩就降低了200多元。

实际上,孙兆义种粮的信心更多来自国家“藏粮于地”政策的落地。为了稳定粮食面积,县里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去年,全县建成小型平原水库17处、高标准农田2.21万亩。孙兆义流转的土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涝保收,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早就听说县里的农田“东富磷、西富钾”,孙兆义家在东部,生怕自家的土壤“营养不良”。冬小麦播种前,他拿到了“土壤医生”的化验报告和施肥配方,果不其然,他家的土地“磷超标”。“以前种地认为肥料施得多,庄稼就会长得好,现在要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提高粮食质量。”对于今年的产量,孙兆义信心满满:“全县大田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八成以上,2万多亩农田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我种的小麦每亩能增产100斤以上。”

自从注册家庭农场后,孙兆义铆足了劲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每逢田间学校开课,他都积极参加。在课堂上,他还收了3个返乡种粮的徒弟,一有时间就凑在一起交流种粮心得。“种粮有保险、卖粮有订单,不愁种不愁销,国家还给各种补贴,现在年轻人也愿意返乡种粮了。”他说:“我是种地的老把式,他们掌握着新技术,我们强强联合,饭碗端得更稳了。”

绿——

质量兴农有新突破

地点: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

人物: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臣良

在河北省成安县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指针式、移动式大型节水喷灌设备横跨麦田灌溉小麦。

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臣良说:“相对于传统大田漫灌的灌溉方式,实施高效节水技术,既能节约用水,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利用喷灌机灌溉,每亩地每年可以节水40立方米左右,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

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2000多亩,并与中国农科院对接,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打造农业实验基地。为了减少农业用水,合作社主动承接地下水压采节水项目,实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目前,合作社拥有16台30多米宽的大型自走式喷灌机,“只需定好灌溉水量,通过水压带动喷灌机,就可以自动行走淋灌”。曹臣良说。

成安县是农业大县,也是缺水县,长期以来对地下水的开采已造成县城周边形成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当地积极探索农业水价改革,实行“节水奖励、超用加价”措施,确定农业用水权额度为每亩地149.4立方米,超过1立方米加收0.1元,低于定额每立方米奖励0.2元。

“我们制定了节水奖励办法,对灌溉限额内节约用水农户进行表彰奖励,对用水户、协会管理人等进行补贴,较好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成安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崔新玲说。

曹臣良说:“过去2000多亩地浇一遍需要20多天,大约要200多人工。现在使用16台喷灌机同时浇地,只要6个人12天。一季小麦按浇3遍水计算,可节省10多万元。”此外,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各种大型农机,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实现夏、秋两季全程机械化收获的合作社。

优——

结构调整有新进展

地点: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

人物:钱粮湖镇幸福村种粮大户蔡红祥

“我家今年用500亩水田搞稻虾连作,小龙虾最高收购价是每斤52元,眼下销售火爆,秋天稻米的价格也不会差!”每天早上,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幸福村的种粮大户蔡红祥都会去查看自己的虾稻连作基地。他说,以往单一种植稻谷,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只有400元左右;如今,稻虾连作,形成了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虾粪养稻苗的生态链,每亩最少可增收2000元。稻虾连作还使稻米的口感得到提升,各地的粮食收购商争先恐后前来收购稻谷。

蔡红祥是君山区的农民。上世纪80年代末,他除了种好自家10多亩地,还经营起了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由于当时种粮效益差,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抛荒面积越来越多。于是,蔡红祥流转经营起了村里的180亩地,从此走上规模化种粮之路。

随着区里不断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农业部门不定期组织培训指导,蔡红祥的种粮积极性日益高涨。2012年,蔡红祥组建了“红祥优质稻合作社”,并投资近千万元新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粮食仓储设施,粮食种植规模达2000亩,辐射周边农户8000亩,年纯收入达到80万元。

作为种粮大户,蔡红祥深知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性。近年来,他率先引进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这种模式种一季水稻可养两季虾,3月份放第一季小龙虾苗,8月份还可再放第二季青虾苗。不破坏稻田原有的内部结构,在田外挖深沟养小龙虾,小龙虾可以自由进出稻田。水稻为虾供饵、遮阴,虾可吃掉害虫,虾粪又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这样,生产出的稻和虾都是绿色产品。总体算下来,年收益是以往只种水稻的好多倍。

提到今后的打算,蔡红祥说,过去是散户不想种粮,大户不敢多种;现在是散户可以种粮,大户更要多种粮、种好粮。他最大的愿望是申请个稻米商标,组建大米加工生产线,让君山的优质稻打响品牌;同时做好小龙虾文章,让周边近万亩的稻虾连作为老百姓带来可持续的收入,让大家都富起来。